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的研究表明,分析政策对农户生产投入及其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将有助于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本文以1995,1998,1999和2000年的农户调查数据,1980年曲周县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数据,1999年的土壤质量调查数据,1999年地下水位观测点观测数据,曲周县各种图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经济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曲周县农户土地利用状况、农户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政策选择对农户福利及土地持续性利用影响,探索解决农户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问题和实现农户土地持续利用的政策解决的途径、方法。为政府提供有效的土地持续利用信息,帮助政府制订促使农户采用持续性土地利用方式的政策,以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曲周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和农户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我们认识到:农户土地利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等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由于没有合适的政策促使农户采用持续性土地利用方式,已经引起土地质量的一些问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1、 施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地下水、表层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2、 农户灌溉过程中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造成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恶化。在区域尺度上的农户种植行为驱动力分析上,通过各年的夏粮、秋粮、棉花、油料、蔬菜的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与土地资源、水利条件、土地质量、地理位置、气候因素、价格因素等六类24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因素是影响种植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持续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不同的作物价格、粮食收购价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对农户的种植行为选择有较大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农产品价格结构的调整,来引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对农户兼业的程度、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生产规模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以及地块层次尺度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地块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存在差异:纯农业户、低收入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兼业户、高收入农户、文化水平高的农户往往选择经济效益高、耗时少的土地利用方式。农户生产决策分析表明,支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决定力量是农户对土地未来收益的预期。农户土地利用预期受自身生产经济条件、农业政策、产权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农户土地利用的预期,进而影响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一些好的政策可以将农户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如通过资源价格(水资源价和生产资料价格等),资源税或产权交易等方式来解决农户土地利用中外部不经济性,通过补贴,退税等方式来解决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对比各种政策手段的效果,对持续性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补贴的方法是一种既符合增加农户收入、又可以形成促使农户采用持续性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踏扳”机制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