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计量学领域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ul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图书是以系统化、集成化、长篇幅等特点呈现的知识载体,是学术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参考文献的重要来源,对文化繁荣、技术创新、学科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学术图书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是作者发生引用行为的标志。作者在撰写图书的过程中,会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献,并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放于页脚或整本图书的后面。参考文献包含着重要的学术信息,是图书评价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研究某领域学术图书的参考文献是研究该领域作者、机构、图书影响力和学科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引文分析与学术评价理论,从参考文献入手,分析我国科学计量学领域学术图书的参考文献概况,研究国内科学计量学领域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首先,文章采集了计量学领域部分学术图书和期刊文章的参考文献数据,并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其次,文章分析了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来源、年份等,把握了学术图书参考文献的整体概况,从学术图书的引用偏好、引用时滞、国内作者的被引情况等方面,研究了学术图书的自引率、中外文引用差异、各类型参考文献的被引时滞以及国内被引作者的基本情况,力图多角度分析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再次,文章从引用类型、引用时滞、中文核心期刊的被引等方面,对比分析期刊文章和学术图书的引用差异,进一步突出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最后,文章从学术图书参考文献著录存在的问题和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两方面做了总结与展望。科学计量学领域学术图书的引用特征可归纳为几点:(1)参考文献的数量与图书篇幅没有明显的关系,但受到了图书出版时间和研究主题的影响。(2)学术图书的参考文献类型多样,各类型参考文献占比差异大,跨学科引用较少,中文参考文献与外文参考文献的来源特征差异明显。(3)学术图书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跨度大,出版时间较早的参考文献多为外文文献。(4)部分学术图书的自引比率较低,前期研究成果积累较少,引种语种分布不均衡,过多地引用了某一语种文献,存在着对研究现状把握不准、创新性不足的情况。(5)与期刊论文相比,学术图书参考文献的引用时滞较大、出版时间较早,文献新颖性有待提高。(6)在学术图书的参考文献中,领域内知名学者和潜力学者的著作较多,这些高被引学者一般也拥有较高的h指数和g指数。
其他文献
家族企业是现目前全球企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各个区域板块并且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中国的民营经济板块中,家族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民营经济重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由于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网络评论就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让任何事物都产生了多变性,超出了大学生的适应阈值,导致了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所以需要阅读疗法提供心理服务。阅读疗法,是一种利用阅读维护心理健康的手
目的:研究伊木萨克醇提物、水提物及其组合物对ED大鼠性功能改变的治疗作用以及对ED大鼠性腺轴与阴茎组织中e NOS、n NOS、VIP、ET-1等关键指标改变的影响,评价药效并筛选其活性成分,探讨其主要机制。方法:1)160只具备正常性功能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15只)和建模组(M组:145只),N组以标准饲料,常规环境(22±2℃,湿度55~65%)饲养;M组以特制雌激素样饲料,
学位
环形孔径超薄成像系统是一种新型轻薄成像光学系统,与常规光学系统相比,环形孔径超薄成像系统具有总长短、重量轻、高分辨率等特点。由于环形孔径超薄成像系统仅由单一基底材
目的:检测TFF3和TRIB3在结直肠粘液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就诊并经过病理诊断明确为结直肠癌15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结直肠粘液性癌54例,对TRIB3和TFF3在结直肠粘液性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进行检测,分析两者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学位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关注空间高能粒子的相关特性,各种高能粒子探测器不断被研发出来,实现对高能粒子不同特性的测量。本课题所研究的高能粒子辐射
数字化使得平台经济成为主流的经济模式,而风险特征的准确识别是应对平台经济异常事件的发生并产生对应治理策略的重点。论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实体产品交易平台和服务交易
铸铁型材的基体组织分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珠光体铸铁型材拥有比铁素体铸铁型材更高的力学性能(例如强度),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通常称为高强度铸铁型材。迄今为止,国内外
从1994年中国社会大众接触网络开始,网红现象就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依托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迭代,网红现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在这个人人平等、草根成名的大熔炉中,网红们利用个人特长和领域优势聚集名望和财富,受众则在网红现象的浪潮中感受着绚丽多彩的网络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同阶段的网红现象所具有的差异要素和阶段特色耐人寻味,而网红现象不断转变的原因更是吸引着笔者一探究竟。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