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和本征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是自然界丰富的碳资源,研究和开发CO2的固定化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中,CO2加氢合成甲醇是有效利用CO2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近几年来在改善催化剂性能方面有所进展,但由于热力学平衡的限制,CO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较低。鉴于此,一些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甲醇的下游产品,例如二甲醚的研究上。利用工业排放的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新的应用途径,不仅能够减轻CO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得到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和燃料——二甲醚,尤其是对副产CO2和H2的石油化工厂而言,该过程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扬子石化公司烯烃厂在环氧乙烷生产中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高纯度CO2(纯度﹥99%)高达10多万吨。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减少CO2对大气的污染,南京工业大学在2001~2004年与扬子石化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利用工业排放的CO2废气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本论文是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首先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这一复杂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氢碳比以及进料气中混入的水蒸气、CO、惰性气体等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反应压力、提高氢碳比有利于提高CO2平衡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原料气中水含量的增大可显著降低CO2平衡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提高进料气中CO含量,可改变逆水汽变换反应方向,使CO2转化率显著降低,二甲醚收率上升。进料气中少量惰性气体对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的影响不显著。计算结果为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研究方向和选择适宜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由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组分复合组成,只有当两种活性组分“协同催化”时,方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整体功能。针对这一催化特性,论文采用市售Cu-ZnO-Al2O3催化剂作为甲醇合成组分,以HZSM-5、H-Mordenite、SAPO-34、H-Y、γ-Al2O3、SiO2-Al2O3和几种负载型杂多酸等固体酸作为脱水组分,采用物理混合的方法制备了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并用XRD、H2-TPR、NH3-TPD、Hammett指示剂法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CO2的转化率与固体酸的酸性无关,二甲醚的选择性取决于固体酸的酸量和酸强度,脱水步骤发生在固体酸的中/强酸性位上。在所选择的几种固体酸中,低硅铝比的HZSM-5是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催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情况下逆势兴起.它的兴起既是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利益激烈碰撞的产物,又是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激烈交锋的过程,还是全球化在不合理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首次通过“智能机器”而引出的。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人工智能会议上,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出现了三次跨省婚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61年前后,由于大饥荒引起的部分荒情严重省份的女性外嫁他省;第二次是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政策放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艺术生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这无疑为艺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也理所当然地为舞剧的阐释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资源。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为我国当代舞蹈的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以下简称主体责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反腐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主体责任清单管理在
近年来,随着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便携通信设备的需求迅速增加,体积小、重量轻的微带天线恰好满足该类载体对辐射单元外形和重量的严格要求。由于无线电通信设施和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翁振新先生是一位可以称得上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水墨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的精神追求,又有独特的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布式、协同式和交互式应用系统(如数字会议、协同计算、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等)的大量出现,需要构建安全的群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伴随着语言接触,语言借用也普遍存在。语言借用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