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的碎裂反应及其在甾体肌肉松弛剂合成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麻皂甙元是制麻工业的副产物,也是环境污染物。目前我国每年能够从制麻工业废水中获取剑麻皂甙元500吨,随着剑麻种植业的发展,将有更大量的剑麻皂甙元产生。我们研究小组在基于甾体皂甙元合理利用为导向的有机合成研究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在数十公斤级规模直接用双氧水降解剑麻皂甙元成为孕甾三醇和γ-甲基-δ-戊内酯。在对孕甾三醇化学反应性能的考察中,发展了区域选择性地转化孕甾三醇成为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二乙酸酯的有效方法。作为后续研究,我的硕士论文工作是进一步探讨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二乙酸酯的水解产物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的碎裂反应,并将其应用于甾体肌肉松弛剂17S-泮库溴铵的合成中。 孕甾三醇经溴代乙酰化反应和条件可控性水解反应给出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后者经碎裂反应给出雄甾-16-烯-3-醇。利用16R-溴代孕甾-3S,20S-二醇的碎裂反应所得到的雄甾-16-烯-3-醇,再经磺酸酯化反应、消除反应和环氧化反应给出雄甾-2,16-二烯环氧化产物。它经胺化开环和甲基化得到17S-潘库溴胺。本论文首次以双氧水氧化降解剑麻皂甙元的产物--孕甾三醇为原料,共经过9步反应以21.3%的总收率完成了17S-泮库溴铵,即2β,16β-二(1-甲基哌啶基)-3α,17α-二乙酰氧基-5α-甾烷二溴化物的合成。
其他文献
自从费曼提出纳米科技的概念以来,纳米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科学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纳米技术与生物
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等天然含铁卟啉生物大分子的直接电化学研究是生物电化学界和生物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研究对于人们获得蛋白质和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深入认识
(1)在有机相制备了高质量CdSe量子点,然后将CdSe量子点从有机相向水相的转移。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EDX)、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证实了CdSe量子点的生成。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所制备的CdSe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进行研究:1.通过交替滴加的方式在CdSe量子点表面生长CdS,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CdSe/Cd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和进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从最开始的军事训练、航空航天领域扩大到了工业设计和教育领域。同时,在教育方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促使了
有机超导体作为一个新的科学前沿领域,其发展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人们对有机超导体的结构和物理问题已有了较深刻的研究,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随着有机导体
对已有的抗HIV-1gp41单链抗体(41)基因进行定点突变获得抗HIV-1gp41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d41)基因,同时通过PCR方法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SEA′)基因,并将SEA′基因插入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