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不自觉地延迟预定行动的非适应行为(Kandemir,2014)。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拖延情况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也逐渐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而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造成问题性使用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会产生焦虑、压力、抑郁等负性情绪。研究表明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占用本应该学习和正常生活的时间,从而导致拖延行为(薛应翠等,2018)。拖延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并且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风险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时间动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拖延概念模型,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以及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实施具体团体辅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武汉市某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中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 24名大学生,随机配至对照组与实验组,验证以“减少负性情绪”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正向预测拖延行为,负性情绪在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本研究针对减少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干预效果显著,在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后测和追踪测的负性情绪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团体辅导干预前的负性情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