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权利与限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颁布及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保护,并由此初步形成了纲领性体系。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权利并未详尽说明,本文就对此予以研究论述。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法律、条约的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它独特的传承性、活态性、族群性和地域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权利性质,学界存在很多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它与传统的知识产权存在着很大不同,是一种广义知识产权体系下的新型民事权利,着重论述了这种新型民事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和保护期限等方面内容,并对权利限制方面做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具体制度设计。希望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特别权利体系,去有针对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保护制度。
其他文献
人权的核心价值对人权事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价值问题不仅是人权理论研究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其对人权实践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本文首先在学术理论上探究了人权核心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以税收和自身信用作为担保,通过承担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的一种债务凭证。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它看作为一种成熟的基础类金融产品和地
本文从技术辩证的视角出发,将研究范围着眼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以国家政法理念的演变与政法工作的基层经验为考察对象,探寻基层社会自主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国家在不同阶段所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