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IC设计产业竞争力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虽然台湾的IC设计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奠定良好基础,台湾新竹方圆50公里内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从IC设计、光罩、晶圆代工厂、封装测试都有,并已是全球地位仅次于美国为第二大的IC设计重镇,为国际瞩目的明星产业,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与产业环境,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成长率不复之前的高成长,台湾的IC设计业者位居半导体产业链前端,属脑力密集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应该有更创新的思维与策略来突破现有状况。   首先在本文中对台湾半导体的发展历程做介绍,最主要是对台湾IC设计产业的竞争力的探讨,除了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及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来分析台湾的IC设计产业的竞争力,并用SWOT列出台湾的IC设计产业的优劣势及未来可能机会与面临的挑战。   在本文中针对联发科为案例,说明联发科利用了销售曲线右方的长尾理论,提供更让客户容易客制化的手机方案,让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都能满足让这样的破坏性创新席卷大陆市场,联发科把手机最核心的东西解决了,它所做的事情早已超过芯片供货商该做的范围,甚至扮演了手机设计公司及ODM厂商的部分角色,也正是如此,造就大陆山寨手机的兴起,用同一套平台却能发展出功能与外观迥异的各式手机,这根本是手机以外的其它电子信息业无法想象的事情,被称为“山寨手机之父”一点都不为过,联发科的成功并不是手机IC做得最好,也不是做的最快,而是他的策略是破坏性创新里所指的销售更简单、更便利、更便宜的产品给新顾客,他看到了其它手机IC厂商所看不到的市场。在本文最后也提到,若台湾IC设计与大陆市场的互补配合的合作,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不一定会有第二个联发科出现。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关联度愈发提高,国家间的要素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跨国资本要素流动的主要形式,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而收入作为
商业特许经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国际特许经营品牌和本土品牌云集的局面。当今的特许竞争已经从商品质量、服务、管理、物流体系等方面
我国开发区的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解决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开发区的建设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