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而表现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各因素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在长期中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来源,探寻TFP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带来的外部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也是目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出各城市的TFP增长率、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以及规模经济的大小,并从经济活动密度和工业集聚规模两方面对集聚经济进行测度,就工业集聚经济对TFP增长率及其各分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工业集聚是不是影响TFP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工业集聚主要通过影响TFP增长率的哪些分量来实现对TFP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工业集聚是影响我国城市TFP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工业集聚规模在所有影响因素模型中都有正的系数,这说明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张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了很好促进作用,总体规模每增加1%,TFP增长率便提高0.56%。而经济活动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前沿技术进步从而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工业经济活动密度每增加1%,TFP增长率便下降0.6%,说明我国现阶段各城市因过度发展工业引起的产业结构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经济国有化程度对TFP增长率、技术效率及规模经济都有负的影响,而对前沿技术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交通运输条件是引起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各分量都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能够提高城市技术效率,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城市医疗条件由于对技术效率、规模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对前沿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相互抵消,从而表现出对TF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的今天,国内市场却还是存在不同程度市场分割。对外开放水平远高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利用中国28个省区1994年到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经济对外开放度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情况,构造了表征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对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重视出口和投资,轻视消费。2008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从此国家开始重视消费,将拉动内需作为促进消费的主要方式,意在依靠促进内部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居民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享受的社会保险水平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