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笔注射后药液漏出现状的调查统计,研究探寻影响药液漏出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药液的漏出,使注入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剂量与医嘱剂量相一致,保证临床疗效;同时摸索出更严谨科学的胰岛素笔注射操作规程,供临床同仁借鉴。方法:1.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进行资料的收集(详见附录),包括:样本人群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状况和胰岛素笔注射情况等。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15年6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92例符合纳入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笔的规范化注射(每人注射3次),并观察注射后有无药液漏出,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胰岛素笔注射后药物漏出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真正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2.干预性研究:根据已确立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同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0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93例符合纳入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笔的规范化注射(每人注射3次),在固定注射后针头停留皮下时间(t=15s)的情况下,观察注射12个不同剂量胰岛素(4u、6u、···、26U)后药液漏出的情况,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将其漏液发生的阳性率与基线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本次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后药液漏出的现象较为普遍,一共对符合条件的92例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胰岛素笔注射276人次,观察注射后发生漏液的为158例次,漏液发生率约为57.2%;尤其是当注射剂量较大时,其发生比例更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注射后皮下停留时间(χ2=8.984,P<0.05),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的注射剂量(χ2=17.874,P<0.05)和胰岛素笔注射后皮下停留时间(χ2=21.581,P<0.05)均有显著性;并ROC曲线进一步分析皮下停留时间,得到临界值(cut-off值),即当皮下停留时间为14.5秒时,漏液的发生率出现了折点改变。2.干预研究:本次研究纳入了胰岛素皮下注射常用的7个剂量的胰岛素进行实验,共93位患者,规范化胰岛素笔注射279人次,其漏液发生率为20.1%,与干预前这七个不同单位胰岛素注射时的漏液发生率66.4%相比,下降了3倍。且在当皮下停留时间为15s,胰岛素的皮下注射剂量超过20u时,漏液的发生率接近于100%。结论:胰岛素笔注射后针尖在皮下的停留时间以及注射剂量是影响胰岛素笔注射后药液漏出的影响因素,其中注射后针尖在皮下的停留时间是胰岛素笔注射后药液漏出的保护因素胰岛素笔注射后皮下停留至少15s;剂量是危险因素,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不易超过20u;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胰岛素注射后药液的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