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农产品贸易不仅在两国贸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美农产品贸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总体规模在逐年扩大,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从2001年开始的五年中,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约为58%,到2006年达118.9亿美元。因此如何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进行贸易策略的调整以实现我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决定了贸易中的策略调整是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这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和中国自身受到的影响两个视角来研究农产品贸易策略调整的利弊得失。首先,分别研究了中美两国在贸易中所进行的具体的策略调整行为,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两国的策略调整方向,据此总结了两国相互之间所进行的策略调整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得出结论:一,中国应该通过保护弱势农产品和提高售美农产品质量等策略调整来获取动态比较优势:二,中国的对美策略调整应该着眼于充分发挥本国农产品的现有比较优势,其次,站在中国的角度研究了相关策略调整的影响,着重从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和中美贸易摩擦这两方面的影响来展开分析。根据2005年及以前10年的数据,运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降低价格和提高质量两方面策略调整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并研究了贸易策略调整对竞争力和贸易摩擦二者的影响一致和产生矛盾时的调整原则和方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到,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的策略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调整机制,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发挥现有比较优势方面,要衡量当前贸易利益和贸易摩擦的得失,而且要把握一个“度”,以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第二,在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方面,既要看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减少贸易摩擦目标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加强贸易保护与减少贸易摩擦的矛盾。所以应该从实施策略调整的农产品种类、调整力度和方向上确立合理的策略调整机制,使之能根据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指导中国对美贸易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