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针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临床针刺治疗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能够指导临床,减少针刺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调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用统计学描述性参数如频数、百分数、均值、标准差等,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82人中有275人(28%)发生了不良反应。2.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后遗不适感9.7%、乏力8.7%、出汗4.5%、血肿2.6%、头痛2.3%、晕针2.1%、剧烈疼痛2.0%、金属过敏1.1%。3.出汗、血肿、晕针在坐位时的发生率高于卧位时(P<0.05)。4.乏力、头痛的发生与用针数目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29、0.097、0.080,P均<0.05);后遗不适感、晕针、剧烈疼痛的发生与针刺刺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32、0.094、0.118,P均<0.05);乏力的发生与留针时间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05、0.139、0.063,P均<0.05);剧烈疼痛的发生与使用火针成正相关关系(r=0.1001,P=0.002<0.05)。5.59%(735人)的患者表示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不会影响其继续选择针刺疗法,18.3%(228人)的患者表示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其今后将减少针灸次数,另外仅有1.4%(18人)的患者表示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自己将再也不选择针灸疗法。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得出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选择针刺疗法的影响与针刺医师的职称成负相关关系(r=-0.088,P=0.006<0.05)结论1.针刺不良反应在临床有一定的发生率,但都是轻微的,所以针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2.针刺临床操作中可尽量让患者采用卧位接受治疗;尽量用最少的针数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适当降低针刺刺激强度;适当减少留针时间等方法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通过对热通量传感器在新材料的研制及热分析仪参量测量领域的研究,分别给出了其在表面安装和热分析仪中的应用方法,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比较法求解检定
<正>2010年7月,第五届"四方杯"全国优秀教师选拔大赛在广东顺德举行。在此次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展示课《答谢中书书》和他的专题讲座。令我难以忘怀的
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入手,探讨新时期下我国刑法的犯罪化的任务和非犯罪化的使命,指出未来刑法将循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双向思路进行。
<正> 扬琴是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大小乐队不可缺少的一种优良乐器。解放后,扬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改革扬琴。为了进一步提高扬琴的演奏性能,最近我改制了一种可
目的:观察活血消炎散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活血消炎散外敷,对照组用正红花油外涂,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
文章从分配制度、收入水平、收支平衡状况、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对集体化时期的典型村庄——大寨的生活水平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集体化时期的大寨收入高,但生活水平仍处于低级
<正> 我们,作为一个新中国的教师,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迎接即将在我国首都举行的数学竞赛。在解放前,我们还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有的在中学教书,有的在大学里学习,根本没有
期刊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为催化剂,对废旧尼龙6水解反应进行研究。采用Fr—IR、TG、GC—MS和UV等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
<正> 近几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有的收入上万元,甚至成为“百万富翁”。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应当鼓励。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理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