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上市、发债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直接融资正在以相当的速度取代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同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居民投融资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重环境因素和内在需求的变化促使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调整经营思路,充分利用已有的客户、资金及信誉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转变以往以净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尽管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运行,监管层束缚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政策已经逐步松动,出现了商业银行向证券、保险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的现象。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时而生,近年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所重视。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投资银行部,开创了商业银行专门设立投行业务机构的先河。此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效仿,通过不同形式设立投行职能机构,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各项资源支持投行业务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品种之一,在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同时,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提供了渠道。作为中国工商银行的五大直属分行之一,青岛工行自2009年设立投资银行部以来,投资银行业务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在青岛同业中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人才建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不够、营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岛工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青岛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将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青岛工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战略,以尽快树立行业“引领者”地位,巩固并扩大竞争优势。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宏观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企业内外部综合环境分析模型,对青岛工行发展投资银行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当前青岛工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正逢其时”。在构建青岛工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岛工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青岛工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构建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该战略模式下,青岛工行将在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定位、业务产品、运作模式、团队建设和营销体制等方面实施差异化,以提升青岛工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本文还在内控风险体系、科技投入等方面对完善该战略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青岛工行投资银行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为金融同业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