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理想人格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儒家文化有其自身的重点,就是在于人生的关怀和探讨。而理想人格的建构是人的人生问题的核心关注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文化中孔子的理想人格目的在于进行个体的道德修养和教育,从而造就一种高尚的人格范式。理想人格,就是一种依据社会变化需求而塑造出来的人格模范,它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通过不断地选择从而不断地靠近它的理想状态。儒家孔子理想人格以“仁”为价值奠基通过不同的教化方式,建立起来的两种不同的人格范式既: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中国传统儒家孔子理想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它能帮助人们树立一种自我道德主体意识、从而强化道德的自我规范和制约、激发和提高自我完善的动力,使社会个体具有直面人生种种的乐观积极的进取意志。现代化是中国发展必须和亟需的进程。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必需条件,现代化的重心和主要目的就在于人的个性的完整解放和主体理想人格的建立。中国的传统人格是一种以道德和仁德做为主要标准的理想型人格,所以中国的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转变中首先要完成的是人格的转换和转变。就是利用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精髓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共同审视并且关照现代人的人格状况,培养和完善现代人格,使其向着知情意统一、真善美统一化的现代人格转换,进而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孔子理想人格的至高的境界和修养的终极的目的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理想人格境界,孔子的道德人格形成之时的理想境界有两种,就是圣人和君子两种境界。对孔子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总结和研究,和孔子理想人格的大概展示、培养方法的评析以及到最后的落脚点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对现代人的为人处世产生启示作用。这些启示能够使得现代人确立一种比较符合时代要求的处世和修身方式,能够迎接当下时代对人们对个体和群体人格修养提出的全新和更高的挑战。
其他文献
笔者试图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实现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力图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解决生物教学浮于表面的问题。
依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相较于依申请公开,主动公开这一方式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和便捷性等独特的制度价值。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