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镁浮选分离方法及其在盐湖卤水提取锂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选分离技术最早是1932年引入化学领域的一种分离技术,但直到1962年,分离与富集可以同时完成的新型浮选技术—溶剂浮选被提出,浮选分离技术才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现在,浮选技术在理论与技术方面也日趋成熟完善。论文将浮选技术应用于盐湖卤水中锂镁的分离,通过与溶剂萃取的比较,结果表明,浮选法优化了锂镁的分离富集效果。论文首先对磷酸三丁酯体系做了探讨,通过一系列的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浮选富集条件。通过磷酸三丁酯体系的实验,对浮选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首先FeCl3与Cl-反应再与Li+形成离子缔合物LiFeCl4,附着或吸附在浮选柱内水溶液中上升的气泡上,被带入有机层,再通过磷酸三丁酯P=O基的作用,形成稳定的LiFeCl4·2TBP,从而达到了锂的富集分离效果。通过对实验室原有浮选柱认识以及实验室前人观点的认同,改良了浮选柱的形状,结果表明,改良的B-4浮选柱的浮选效果相对最佳,改良浮选柱基本解决了“边缘合并层”的问题,优化了锂镁的分离条件。对浮选柱添加夹套进行相关的温度实验,得出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锂浮选富集的结论。因为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难解离物质或者大分子物质吸附,说明浮选是待富集物附着或吸附在气泡表面,随气泡上升而带入有机相中的过程。因此,浮选法会有很高的浮选富集率。论文还对邻菲咯啉体系做了探讨,由目前所进行的工作来看,邻菲咯啉体系对锂镁的分离效果不佳,镁有很高的干扰。由于镁的大量存在,对锂的反富集产生了盐析效应,锂得到了很高的反富集率。本文利用改良浮选柱对盐湖卤水中锂进行分离富集,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分离富集效果进行测定,直形浮选柱对锂的分离富集率与反富集率在85%~90%之间,而球形浮选柱对锂的富集率与反富集率均达到90%以上,本文改良的新型浮选柱可实现对盐湖卤水中锂的有效分离富集。
其他文献
高分子水凝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固体胶状物质,是大自然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很多生物组织器官的一些组成部分都是由水凝胶为主题构成的,如肌腱、眼球、血管和人体关节组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检测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应用在ECL领域,它们的应用虽大大加速了ECL技术在生物分析方面的发展,但某些常用的纳米材料,如CdSe, CdTe中的重金属元素内在的毒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维持生物分析中良好的环境,低毒的硅和碳纳米晶及金纳米簇已经被尝试用在ECL中,但分析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