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早期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蜀地区包括现今四川和重庆,“早期”指北魏晚期、北周和隋代。巴蜀地区佛教石窟艺术的兴凿晚于该地区早已兴盛、成熟的南朝寺庙造像。北魏于正史二年(505年)占领剑北地区始,广元地区就成为佛教石窟艺术入蜀的前码头,再由此扩散到川北巴中、阆中,川西蒲江,川东广安等地。从造像艺术的题材上看,巴蜀石窟北魏晚期的造像题材主要是对中原北方造像流行题材的继承。北周时期出现了弟子造像。至隋代,人形化天龙八部群像和以主尊形式表现的定光佛在中原北方造像中鲜见,同时还开创了巴蜀地区最早的倚坐弥勒大佛的形式。从造像的艺术特征上看,巴蜀北魏晚期的造像基本上延续了“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佛像造型扁平瘦削,衣纹刻画简练,多用浅直平阶梯式刀法,带有古朴式的微笑;菩萨像装饰简洁,在其清秀面容中还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阳刚气质;飞天像呈现出潇洒飘逸之动感。北周时期的造像主要受张僧繇“面短而艳”画风影响。此时造像均形体丰满,身躯浑圆,注重肌体结构的表现,但身体比例不很协调。佛像头戴耳珰与手持摩尼宝珠是新出现的造像因素;菩萨像装饰丰富,表现出少女的青春朝气;弟子像年龄差别不凸显。隋代佛像丰腴健硕,身材比例趋于准确,袈裟样式丰富,雕刻技法娴熟,体现出国家统一后雄迈劲健的艺术精神。菩萨像装饰更加丰富,腰身曲线突出,略有动感,女性化特征渐显;弟子像“一老一少”的典型个性特征在此时得到了确立;飞天像呈现出优美自然的闲逸之感;力士、天王像则显现出勇猛刚强的尚武精神。从石窟装饰设计来看,北魏晚期至隋代,巴蜀石窟的背光、龛门、佛座的装饰纹样是逐渐丰富的,构图方式是逐渐多变的,雕刻技法是逐渐娴熟的。尤以巴中石窟的佛帐形龛最具特色。从石窟艺术渊源来看,北魏晚期的巴蜀石窟主要受洛阳、陇右地区石窟艺术的影响。北周时期主要受长安造像较大影响,而长安北周风格的形成又较多地吸收了南朝艺术新风。隋代不仅延续了北周长安造像特征,而且还融合了北齐、南朝造像的诸多“优秀基因”。可以说,巴蜀早期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为巴蜀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唐宋石窟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纠纷的内涵与特征进行阐述,对体育纠纷主体、体育纠纷客体、体育纠纷行为、体育纠纷的分类、体育纠纷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研究认为
回顾了电信管制领域工程成本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成本模型,并对模型在电信管制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论。在深入分析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指出了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年来国人工作压力等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林业生态旅游,希望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在此背景下,林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短短几年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发展作了探讨。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澜沧江跨越结构为跨度280m的悬索桥,是我国首座采用无抗风索系刚性桥面的大跨悬索管道跨越结构,取消抗风索系须增加主梁刚度,同时抗风性能也要满足要求,因此桥
本文从分析陕西省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入手,查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提高银行保险的合作层次、联合开发银行保险产品、建立和完善渠道激励和分配机制、共同开展人
肉桂Cortex Cinnamomi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其主要有效物质之一是挥发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