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复发模式、再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2例,其中行根治性放疗或术后辅助放疗患者中,86例出现复发转移。分析复发转移的86例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放疗后无复发间隔时间(recurrence free interval,RFI)、复发转移部位、复发肿瘤大小、复发时肿瘤标志物等临床特征,总结复发模式、再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432例IB-IVA期宫颈癌患者行放疗,其中86例(根治性放疗51例、术后辅助放疗35例)出现复发转移,复发率为19.9%。复发转移中位年龄为52岁,其中鳞癌71例,非鳞癌15例。RFI为6-111个月,中位RFI为12个月,1年内复发转移占44.2%、2年内复发转移占83.7%。115个复发转移部位,其中放疗野外复发部位为68个,占59.1%。诊断复发转移时,71例鳞癌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阳性率为:62%。复发肿瘤最大直径范围:0.7-9.8cm,中位最大直径为2.9cm。全组患者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post-relapse survival,PRS)为3-79个月,中位PRS为22个月,1年、2年、3年、5年PRS率分别为78.9%、47.2%、26%、13.5%。其中复发转移部位为孤立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患者中位PRS为:38个月,其1年、2年、3年、5年PRS率分别为:100%、70.2%、54.7%、34.2%。预后单因素分析提示:RFI、复发转移部位、复发肿瘤大小、再治疗方式与放疗后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RFI、复发转移部位、复发后再治疗方式是影响放疗后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复发转移后再治疗方式有:放疗37例、手术16例、化疗33例,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78.9%、86.7%、33.3%,再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17、4个月。结论: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转移多在治疗结束2年内,放疗野外复发为主要复发模式,其中复发部位为孤立远处淋巴结或肺转移的患者预后更佳。RFI、复发转移部位、复发肿瘤大小、再治疗方式与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其中RFI、复发转移部位、再治疗方式是放疗后复发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预后良好组应积极给予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等挽救性治疗手段,有望再次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