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弗莱堡讲座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真正的起点。他从一开始就对哲学的本性问题进行了变革性的思考。哲学不应该是理论化、客观化的科学,以往的哲学体系都是对实际生活理论化的结果,都是脱离生命的,这使得我们不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生活。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一种揭示生活经验的方法,一种原初的、前理论的科学,它不去预设主客体,也决不能预设,它是生命在其本性中的自我理解和解释。正是这种思想境遇下,海德格尔找到了揭示真正生活的方法论基础——形式显不。形式显示与普遍化、形式化不同,后两者在本质上无法脱离事物域,而形式显示具有非实体化的特性,它只在于“显示"实际生命的处境,而不对其内容做出规范性的限定。形式显示的定义不好明确的指出,但在实行上却是具体的、确定的,它并不抽象,非对象性和原初性使其具有了直接领会的特点,这是更本原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而不会脱离生活体验走向理论化。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思想中对哲学和生活的态度及其所使用的方法决定了他所研究的对象——此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口号是“面向事物本身”而海德格尔却把这个口号变成了“面向生活本身”。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基础是先验意识,他对先验意识的“直观”是反思式的,在我们的意识活动中都伴随着当下的体验主体的存在,这个主体能有效的考察我们的生活世界。而海德格尔则认为,这种考察方式漏掉了前反思中主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生活经验,他把“现象”解释为“自行显示的东西”,而非“我们使其显示的东西”。此在则是在解释自身中形成了自身,既是解释的主体,又是被解释的客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得不于世界打交道,只有世界才能证明此在的存在,因此,此在要揭示自身就不得不解释世界。而海德格尔所谓的“世界”是一种此在赋予其意义的世界。因此,此在是处在自己所赋予意义的世界中的存在,而世界因为此在赋予其意义而存在。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揭示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的思想渊源,真正的哲学是原初的、前理论的科学,它要进入的是一个前理论的,主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世界。第二部分:阐释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的方法论基础——形式显示。它是我们揭示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的正确方法。第三部分:论述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的思想主旨。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