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狮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狮诞生于中国狮文化的背景之下。舞狮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受地域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南狮北狮两大流派。舞狮面具作为舞狮活动的物质载体,也随之形成了两种风格,舞狮面具的制作工艺多为轧制,以纸塑为基本工艺的舞狮面具屈指可数。本文以南北两地最具代表性的纸塑舞狮面具——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为例,以多维的视角全面探索民俗文化、表演程式、制作工艺等因素与两地舞狮面具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探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舞狮面具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缩影,其集中反映了邳州与揭阳的社会民俗、地域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的审美取向。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的异同,建立在不同文化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的造物形态。以实证的方式,梳理了邳州舞狮面具和揭阳青狮面具生产制作的社会实况。从设计学的角度,综合运用量化分析法、科际边缘整合法及比较研究法,对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的形态特征、操持方式及文化意蕴进行剖析,揭示了邳州舞狮面具和揭阳青狮面具的差异是受地域环境、表演程式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创新性的将舞狮人与南北舞狮面具的内部环境与游艺场域联系起来,对邳州舞狮面具和揭阳青狮面具的设计进行整合性的比较。目的是探索存在于舞狮面具背后或隐或显的舞狮人的使用需要、心理需求等影响动因。结合以上对邳州舞狮面具和揭阳青狮面具的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了助力于南北舞狮面具的活态保护策略,理论方法与实践方案相结合,理清了邳州舞狮面具和揭阳青狮面具的发展与传承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其他民间艺术的保护与推广。总而言之,比较揭阳青狮面具与邳州舞狮面具之间的比较问题,是对南北两地狮文化的解释。本文得出南北舞狮面具的差异,不仅是受两地民众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影响,而且也是为了舞狮面具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舞狮人的表演需求。通过南北舞狮面具差异的多维度求源,可以推进南北舞狮文化的保护,同时探索出舞狮面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延续之道,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新选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