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管理——“管控型”城市设计编制(框架)探索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0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因其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的学科优势而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并应用于大量的工程实践。但反思20余年来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实践历程,城市设计充当的多是“项目设计”的角色,很少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而难以发挥其“过程塑造”的作用。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或地区却较为重视具有面向管理特征的“策略型城市设计”的应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城市设计具有“管理潜质”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是城市设计结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匮乏。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设计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编制和管理脱节,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与管理衔接的城市设计编制内容、方法、技术以及如何结合现行城市规划体制上,试图通过“管控型”城市设计编制框架建构的研究和探索,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面向管理的城市设计编制解决途径。 根据写作框架,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当前城市设计实践的主要特征,分析城市设计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论文第二部分针对我国城市设计存在的认识上的“障碍”,对城市设计特征、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并指出城市设计具有管理职能的特征对于我国规划管理的实践意义。 在论文第三部分,则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对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衔接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首先对城市设计研究对象、类型和层次、过程和阶段、范畴和要素、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进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设计面向管理的制度体系、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对于我国城市设计编制的可借鉴之处。 论文第四部分为核心部分。首先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设计编制的任务和要求,进而提出“面向管理”、“以控制和引导为手段”的“管控型”城市设计概念并对“管控型”城市设计编制进行框架建构的重点研究和论述。最后对“管控型”城市设计和“设计型”城市设计编制的特征进行总结比较。 论文第五部分主要阐述“管控型”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深度以及成果形式。 论文最后部分是对我国城市设计编制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封建传统历史社会时期,中国城市授皇权控制总体发展缓慢并且不均匀。进入近代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外来侵略,西方思想迅速涌入中国,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世纪的城市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中心,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预计在2020年,我国将有55%的人居住在城市。全球把城镇化的发展作为
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现场观看,户外体育比赛中场地内的光影对观众与运动员的视觉都具有一定影响。人工光源具有可控性,通过光源设计与调整,可以保证体育场内基本无影,避免光影
历史城镇在经历从农耕到小手工商业社会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袭和潜移默化中又维系和充实着历史城镇各自
学位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下,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在深圳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城中村曾经为深圳市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对
寒地环境下的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入口自身构成机制的复杂,另一方面则源于入口创作中制约因素的繁多。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完善入口的基本
现代建筑设计分析,在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诸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分析提倡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它和传统的,以摹仿为手段的学习方法互为补充.使得学习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较大,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往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寒地大学校园也应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园空间形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在“
日常生活中“广场”二字的使用极为广泛,常可听到的用语有“言论广场”、“市民广场”、“购物广场”、“政府广场”等,但其字义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