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靶向药物,在国外多项临床研究中显示了它对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疗效,并已于2006年4月被EMEA批准用于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的头颈部鳞癌。本文旨在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对中国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按照EMR 62241-054研究方案执行,EMR 62241-054研究是一项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在局部晚期的中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的开放、单组、多中心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在全国共8个中心开展。本文中选取2009.4-2010.4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住院的8名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对其采取西妥昔单抗+放疗治疗。治疗共计7周,其中西妥昔单抗为1-7周给药,采用每周治疗(每7天一次)方案,首次给药剂量为400 mg/m2体表面积,此后为250 mg/m2体表面积。放射治疗从西妥昔单抗治疗后一周开始,分两个阶段进行,总放疗方案总共72.0 Gy,分42次,共6周。其中每日1次阶段患者接受1.8Gy/天的常规照射,5次/周,共3.6周,照射剂量计32.4 Gy。此后开始每日2次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上午照射剂量为1.8 Gy/次,5次/周,共2.4周,共照射21.6Gy;下午对原发病灶及阳性淋巴结用适形放疗补量照射1.5 Gy/次,5次/周,共2.4周,共照射18 Gy。治疗期前及治疗结束时、结束后8周、12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治疗期间及随访时注意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监测血尿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分析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在中国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例患者已完成治疗在随访中,1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客观疗效方面,7例已结束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行螺旋CT评价4例疗效PR,3例为SD,其中包括1名对西妥昔单抗过敏而仅予放疗的下咽癌患者。治疗结束后2月复查7例患者均达PR。治疗结束后3月复查,除仅行放疗的1例患者结果为SD外,其余6例均为PR,有效率100%。毒性反应以口腔黏膜反应为最常见,8例患者中均有出现,其中3度1例、2度7例。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痤疮样皮疹,其中1度1例,2度2例。输液相关反应方面,一例患者在首次输注西妥昔单抗时出现3度过敏反应,经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无后遗症。此外,1例患者出现2度体重下降。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3度下降1例、2度下降1例、1度下降1例,血红蛋白2度下降1例,血小板2度下降1例。结论:1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有效;2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安全可靠,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3本试验中少数患者出现较重的舌黏膜反应,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可考虑调整放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