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农村信用社视作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经济人看待,首先分析其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结构,并据此建立经济模型,考察1998~2001年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其次,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除了导言之外,根据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其内容主要是回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和总结当前的经营现状,并明确信用社“准商业银行”的性质,以便为后续分析中把农村信用社作为“经济人”分析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主要负责检验样本信用社的经营绩效状况,其内容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对样本信用社的资产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存贷款结构进行了分析,以便对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一章的模型分析做好准备。 第三章负责考察样本信用社的经营绩效。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信用社各项资产分配所能带来的收益和获取资金的成本支出,以及最后的利润率状况。并且在不同信用社间进行比较,力求找出一些带有共性和趋势性的因素来。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影响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因素,其内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负责从信用社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制约经营绩效提高的各种内部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机制;第五章则从外部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的角度出发,考察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机制。 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议部分,即第六章。主要是根据影响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求达到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目的。 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绩效必须从内部自救和外部扶持两个方面入手。在内部因素上,信用社可以通过扩大资产规模,降低管理费用,疏通资金结算渠道,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呆帐准备金提取率,加强对增量资产的控制和对存量资产的管理等手段来提高经营绩效,实现自我救助。在外部因素上,政府可以适度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差,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改善信用社的存款结构,以此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