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训练控制骨骼肌质量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是机体重要的运动及代谢器官,约占全身质量的1/3~1/2,衰老及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引起骨骼肌衰减从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恶化疾病状态。抗阻训练(Resistance Exercise,以下简称RE)或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以下简称ST)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对力量的着迷,长期从事抗阻运动可有效刺激肌肉肥大、改善骨骼肌功能抑制肌肉衰减并防治肌肉衰减相关疾病的发生。已有报道提供了人体实验数据支持以上观点,但其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以mTOR信号为中心的蛋白质合成调控通路在抗阻运动重塑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而骨骼肌在体干细胞,即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以下简称SC),在抗阻运动介导的骨骼肌肥大过程中的必要与否尚存争议。运动与骨骼肌健康领域中,多种实验动物抗阻训练模型如断肌腱术、协同肌剥离术、爬梯、电刺激骨骼肌收缩、被动跳水或后肢伸展及复杂抗阻训练笼盒/设备等先后被运动科学家报道,但均受限于模型非自主性、机体侵害损伤及非生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不能在研究中广泛使用及推广,目前尚缺乏生理条件下有效合理的小鼠自主抗阻训练动物模型。为探讨生理条件下抗阻训练介导骨骼肌质量控制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研发了小鼠自主举重训练模型并通过急性、短时及长时训练研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质量控制相关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肌卫星细胞活性等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同时采用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以下简称SC)缺失(Pax7Cre-RosaDTA,以下简称mSCD)转基因小鼠模型探究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抗阻运动介导骨骼肌肥大过程中的必要性,采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以下简称Dex)诱导小鼠肌萎缩模型探索短时举重训练对药物性骨骼肌流失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旨在揭示抗阻运动介导骨骼肌质量控制、防治骨骼肌衰减的综合内在机制,为运动抗衰老及相关肌病、代谢相关疾病的运动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研究数据支持。目的:介绍小鼠自主举重训练模型设计思路、校准方法及不同时长(包括急性、长时、短时)举重训练方案;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质量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究急性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转录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小鼠糖代谢功能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肌卫星细胞激活的影响;探究肌卫星细胞在长时举重训练介导骨骼肌肥大过程中的必要性;探究短时举重训练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骼肌萎缩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1)小鼠自主举重模型建立与运动训练方案确定小鼠自主举重模型设计思路是利用食物的奖励策略,诱导小鼠利用举重笼具进行后肢屈伸的抗阻力量练习。该举重模型的设计基于小鼠普通饲养笼具(290×180× 200 mm),根据笼具顶部周长及面积,切割透明塑料钢板裁制为相应大小,并粘合底座使其与普通饲养笼盒完全吻合,该笼盖即为举重模型的底座。在距离笼盖短边距离3 cm处,凿钻大小为10 cm×10 cm的矩形孔,使用相同的材料以三角接头将举重门孔固定,以便将食盒固定在门孔上方。采用金属钢板制作举重杠杆,沿钢板正中两侧凿钻直径为2.5 cm大小的圆形门孔以便小鼠通过该孔探寻食物,举重杠杆一侧固定在塑料钢板盖上,一侧则通过三角架可上下活动,伸出笼盒部分打孔以添加负荷重量。杠杆臂下端附着磁铁,与其对应笼盒部分固定磁力感应器,后者与计算机相连用以记录小鼠举重次数与频率。使用10-12周龄清洁级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分别进行急性举重练习(n=1)及长时举重练习(n=4),测试举重模型并根据小鼠举重情况确定运动训练方案。2)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质量控制的影响本研究先后观察了急性(Acute Weightlifting,以下简称AWL)、短时(Short-term WL,以下简称 SWL)及长时(Long-term WL,以下简称 LWL)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急性举重训练干预实验中,10-12周龄雄性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5)及急性举重训练干预组(AWL,n=5),分别置于举重笼具及普通饲养笼中,AWL组小鼠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性举重训练,训练时间从下午6:00至第二日晨6:00,举重负荷为150%体重(Body Weight,以下简称BW)。短时举重训练干预实验中,10-12周龄雄性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5)及短时举重训练干预组(SWL,n=5),SWL组小鼠进行为期2周的举重训练运动干预,举重负荷从100%BW增加至240%BW。长时举重训练干预实验中,10-12周龄雄性清洁级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及长时举重训练干预组(LWL,n=8),LWL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举重训练运动干预,举重负荷从100%BW增加至240%BW并维持240%BW直至训练结束。无论短时或长时举重训练干预,运动组小鼠置于举重笼具前禁食2小时,训练时间从下午6:00(熄灯)至第二天上午9:00,白天置于普通饲养笼具中,每2-3天训练周期后休息1天,对照组与训练组禁食干预一致。运动干预后进行相关功能测试,后采用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并采集后肢骨骼肌及内脏样本。a)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小鼠体重、骨骼肌质量及收缩功能的影响采用Aurora在体肌力评价系统测试小鼠后肢骨骼肌最大肌力、单收缩肌力、力量-频率关系、疲劳与恢复;采用精密电子称称量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心肌、附睾脂肪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长度作为组织相对质量参考值;采用超声磁共振技术(Echo-MRI)评价长时举重小鼠身体成分;采用核磁共振技术(MRI)检测长时举重训练对小鼠后肢骨骼肌横截面积影响;采用跑台耐力实验评价长时举重训练对小鼠有氧运动能力影响;采用超声心动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小鼠心肌收缩功能;采用HE染色技术检测短时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影响。b)急性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转录组基因表达影响制备腓肠肌mRNA,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以下简称RNA-seq);抽提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心肌、肝脏组织总mRNA并制备相应cDNA样品,采用Semi-quantitive PCR技术检测Tweak,Fn14,D1scr1,Nr4a3,Cytb等基因mRNA表达。c)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采用表面感应翻译技术(Surface sensingoftransltion,以下简称SUnSET)技术检测小鼠骨骼肌及内脏组织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以下简称WB)技术检测蛋白质合成相关Akt、p70S6k、4e-Bp-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修饰。d)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采用WB技术检测蛋白降解相关蛋白泛素化(Ubiquitination);采用WB技术检测细胞自噬相关Lc3、p62蛋白表达、Lc3Ⅱ1/Lc3Ⅰ比值及线粒体含量相关Cox4或线粒体复合物Ⅰ-Ⅴ蛋白表达。e)探究长时举重训练对小鼠糖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实验(Introperitoneal glucoe tolerance test,以下简称IGTT)检测长时举重训练对小鼠血糖清除能力影响;采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糖代谢相关Glut4蛋白表达及胰岛素刺激下Akt蛋白表达及磷酸化修饰。f)探究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Notch1蛋白表达及肌卫星细胞的影响采用WB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相关Notch1蛋白表达;采用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技术检测EdU标记骨骼肌DNA合成;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ax7标记肌卫星细胞。3)探究长时举重训练对成体肌卫星细胞缺失转基因小鼠骨骼肌质量的影响10-12周龄雄性mSCD小鼠及其同窝对照WT小鼠各10只,每种基因型小鼠又分为安静对照组(Sed)及举重干预组(WL),即mSCD-Sed、mSCD-WL、WT-Sed、WT-WL,每组各5只。举重组(mSCD-WL、WT-WL)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举重训练,即负荷强度从100%BW增加到240%BW并保持至运动干预结束,每2-3天训练周期后休息1天。采用Aurora在体肌力评价系统测试小鼠后肢骨骼肌收缩功能;采用IGTT技术检测小鼠葡萄糖清除能力;采用精密电子称称量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心肌、附睾脂肪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长度作为组织相对质量参考值。4)探究短时举重训练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骼肌萎缩的干预作用10-12周龄清洁级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5)、地塞米松注射组(Dex,n=4)及地塞米松+举重组(Dex+WL,n=4),Dex及Dex+WL组小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25mg/Kg BW剂量的Dex,运动组小鼠进行为期2周的短时举重训练。采用Aurora在体肌力评价系统测试小鼠后肢骨骼肌收缩功能;采用精密电子称称量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心肌、附睾脂肪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长度作为组织相对质量的参考;采用SUnSET技术检测小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结果:1)小鼠自主举重模型建立与运动训练方案确立野生型小鼠能够使用举重模型进行自主抗阻练习,举重笼盒添加重量与负荷强度线性关系良好;急性举重训练预实验小鼠在100%、150%、200%BW负荷强度举重次数分别为645、291、5;长时举重预实验中随着负荷强度从100%增加到300%BW过程中,小鼠举重次数逐渐下降,在240%BW负荷强度下保持约200次/晚的举重频次。2)不同时长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质量控制的影响a)急性举重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在150%BW负荷强度下,小鼠举重次数为422±64次,小鼠运动前后无体重下降现象,未比较急性举重小鼠骨骼肌质量变化。短时举重运动训练数据显示,鼠举重次数根据负荷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40%BW负荷强度下基本保持约200次的频数;短时举重训练对小鼠骨骼肌、心脏附睾脂肪湿重的影响不大(P>0.05),具体来说SWL组小鼠比目鱼肌质量较Con小鼠有增加趋势,而附睾脂肪湿重较Con组呈下降趋势;SWL组小鼠后肢肌肉最大肌力输出较Con呈增加趋势,而不论使用体重还是用腓肠肌质量为参考,最大肌力在两组比较中差异不明显(P>0.05);力量-频率曲线关系百分比曲线,两组比较无差异,而在与腓肠肌质量相对肌力比较中SWL组小鼠在80、100、125 Hz频率刺激下力量输出显著高于Con组小鼠(P<0.05);SWL组较Con组小鼠在肌纤维数量无差异,肌纤维横截面积在WL组呈增加趋势,而在具体肌纤维面积分布及数量变化上也无差异(P>0.05)。长时举重训练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小鼠举重次数根据负荷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40%BW负荷强度下基本保持200次左右;8周运动过程中LWL小鼠体重逐渐增加,在运动干预结束的第8周,LWL组小鼠体重较Con组小鼠显著增加(P<0.01);与Con比,LWL小鼠骨骼肌最大收缩肌力及短时收缩力相对值均显著增加(P<0.01),无论参考体重或肌肉质量相对最大肌力及短时兴对收缩肌力均显著增加(P<0.05);力量-频率关系最大值百分比在Con与LWL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肌力与体重相对值则呈现LWL组显著高于Con(P<0.01),LWL组小鼠在相对体重收缩肌力在40及60 Hz显著高于Con组(P<0.01);与最大值百分比疲劳曲线在LWL组较Con右移(P<0.01),与体重相对肌力曲线也表现右移现象(P<0.01),提示LWL组小鼠骨骼肌疲劳时间延长,这与到达50%最大肌力的时间差异变化一致(P<0.05),在疲劳后期仍能保持较高肌力输出(P<0.0 1),15 min两组小鼠肌力恢复情况无差异(P>0.05);Echo-MRI结果显示脂肪含量、瘦体重、自由水及总水量在两组小鼠间无变化(P>0.05);小鼠后肢肌肉横断面MRI结果发现LWL小鼠显著高于Con组(P<0.05),该结果与肌肉湿重称重变化一致,即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及趾长伸肌长时举重运动干预后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胫骨前肌无论在MRI结果及肌肉湿重称重比较中均无差异(P>0.05),股骨前后径差异显著而中外侧径无变化;内脏组织湿重变化分析发现,心脏相对质量变化无差异,而指征脂肪含量的附睾脂肪含量在LWL组显著下降(P<0.05);Con组小鼠与LWL组小鼠在跑台耐力训练中总跑步距离无差异;小鼠超声心动各项参数,分析数据未见两组间参数差异,仅有心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b)急性举重训练干预中,RNA测序(RNAseq)结果筛选出490个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在对照组Con与急性举重干预组AWL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较Con组显著上调基因为341个,显著下调基因为149个;AWL组小鼠腓肠肌中Dscr1,Fn14及Nr4a3表达较Con组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Con组的1.51、2.31及2.94倍,与RNAseq的检测结果一致;Dscr1及Fn14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股四头肌组织中AWL组较Con组差异显著(P<0.05),而胫骨前肌组织中未见二者基因表达差异(P>0.05);Dscr1基因表达水平在心肌及肝脏组织中未见差异(P>0.05),而在心肌组织中AWL组Fn14表达较Con显著增加(P<0.05)。c)急性举重训练对Akt及4e-Bp1信号的总蛋白表达与磷酸化修饰均无影响,表现为AWL组与Con组间无差异(P>0.05)。短时举重训练显著增加小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表现为在跖肌中SWL组小鼠SUnSET蛋白质合成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小鼠(P<0.05),而肝脏组织中无变化(P>0.05)。长时举重训练中,SUnSET检测蛋白质合成数据结果显示跖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Puromycin标记多肽在LWL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LWL组胫骨前肌及心肌蛋白质合成也显著增加,肝脏(LV)组织两组间无变化;8周举重训练后p-AktS473/Akt比值使WL组小鼠骨骼肌显著高于Con组(P<0.05),p-p70S6kThr389及p-4e-Bp-1S65含量显著增加(P<0.05)。d)急性举重训练实验中,与Con比Lc3Ⅰ蛋白表达在AWL组呈降低趋势,Lc3Ⅱ/Lc3Ⅰ比值无变化;CoxIV蛋白含量在两组比较中无差异(P>0.05)。短时举重训练中,与Con组比SWL组小鼠骨骼肌Lc3Ⅰ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下降(P<0.05),两组小鼠p6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SWL组较Con组指征线粒体含量的Cox4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相应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亦无差异(P>0.05)。长时举重训练促进LWL组小鼠骨骼肌Lc3Ⅰ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对Lc3Ⅱ/Lc3Ⅰ比值无影响,p62含量在LWL组骨骼肌中显著下降(P<0.05),而Cox4含量在两组比较中无差异;LWL组小鼠骨骼肌Ubiqutin含量较Con组显著增加(P<0.05)。e)长时举重训练干预后,IGTT试验结果显示禁食后LWL组小鼠基础血液葡萄糖水平显著低于Con组,葡萄糖注射30 min后Con组小鼠血糖水平迅速增加,而LWL组小鼠峰值显著低于Con组,60 min及120 min后Con组及LWL小鼠血糖恢复到基础水平但LWL组小鼠的血糖读值均显著低于Con组(P<0.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以下简称AUC)结果显示,LWL组小鼠较Con组小鼠显著降低(P<0.01);LWL组小鼠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较Con组小鼠无差异,而胰岛素刺激下LWL组小鼠骨骼肌p-AktS473/Akt较Con组小鼠显著增加(P<0.05)。f)急性举重训练对腓肠肌Notch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表现为Con与AWL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短时举重训练中,SWL组较Con组小鼠Notch1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SWL组小鼠Edu阳性细胞个数较Con组呈增加趋势(P=0.09)。长时举重训练干预后,LWL组小鼠骨骼肌Notch1蛋白表达较Con组显著下调(P<0.05)。3)长时举重训练对诱导性骨骼肌卫星细胞缺失小鼠的研究结果显示,小鼠的运动情况变异系数较大,与之前长时举重运动干预情况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小鼠遗传背景不同而有所影响,WT-WL及mSCD-WL两组小鼠举重基本变化趋势一致无差异(P>0.05);与长时举重运动干预一致地是,WT-WL组较WT-Sed组,mSCD-WL组较mSCD-Sed组小鼠糖耐量改善,表现为即刻0时血糖水平下降,葡萄糖注射后30 min血糖下降迅速(P<0.01),并能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并恢复至基础状态;AUC曲线变化与血糖耐量实验曲线变化一致,即WT-WL组较WT-Sed组、mSCD-WL组较mSCD-Sed组显著下降(P<0.05),mSCD-Sed组与WT-Sed组比,无论血糖动态变化与AUC曲线均无差异(P>0.05);与WT-Sed组比,mSCD-Sed组小鼠体重呈增加趋势,长时举重训练未改变WT-WL组及mSCD-WL组小鼠体重;骨骼肌湿重方面,与WT-Sed组比mSCD-Sed组小鼠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附睾脂肪无差异,心脏相对湿重呈下降趋势。长时举重训练干预对体重肌组织称重无影响,WT-WL组较WT-Sed、mSCD-WL组较mSCD-Sed组小鼠小鼠比目鱼肌、跖肌、腓肠肌、附睾脂肪均呈下降趋势,而对心脏的作用呈相反增加趋势;小鼠骨骼肌收缩功能显示,WT-WL组较WT-Sed组、mSCD-WL组较mSCD-Sed组骨骼肌强直收缩及单收缩无差异(P>0.05),mSCD-Sed组较WT-Sed组亦无变化(P>0.05);骨骼肌强直收缩(Tetanic Force)及单收缩(Twitch Force)相对值比较中,WT-WL组较WT-Sed组、mSCD-WL组较mSCD-Sed组均呈升高趋势,提示8周长时举重训练对mSCD小鼠骨骼肌收缩功能肌力输出具有增加趋势;此外,前期预实验设计5只同窝雄性Pax7CreERr-ROSADTA176小鼠,随机选取2只作为对照(ConWL),另外3只进行为期10天的Tamoxifen腹腔注射启动重组酶Cre剪切功能(TGWL),经过一周Tamoxifen药物作用清除期,所有小鼠均进行为期4周的举重训练,观察两组(ConWL及TGWL)在抗阻运动干预后的适应性变化差别,结果主要发现,TGWL小鼠骨骼肌重及收缩功能低于ConWL小鼠(P=0.085),骨骼质量表现为与ConWL相比,跖肌、腓肠肌显著下降(P<0.05),而附睾脂肪质量增加(P=0.08)。肌肉强直收缩肌力输出在ConWL高于TGWL组(P=0.08)。4)短时举重训练结合Dex药物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各组小鼠体重无差异,药物干预后Dex组小鼠体重较Con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Dex+WL组小鼠体重较Con及Dex组均显著下降(P<0.05);与Con组比比目鱼肌湿重在Dex组无变化,而与Dex组比Dex+WL组小鼠比目鱼肌显著增加;Dex组小鼠跖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湿重均显著下降,Dex+WL组较Dex在这几组骨骼肌湿重的变化中下降更明显(P<0.05);Dex组小鼠心脏质量呈增加趋势(P=0.07),Dex+WL组小鼠心脏湿重呈增加趋势,但平均值低于Dex组;附睾脂肪含量结果显示,Dex+WL小鼠无论较Con或Dex组均显著下降;与Con组Dex组小鼠后肢骨骼肌收缩最大肌力输出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而Dex+WL组小鼠最大肌力绝对值平均数高于Dex组,与Con组接近,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相对肌肉质量骨骼肌最大肌力输出结果显示,无论与Con还是Dex组比,Dex+WL组小鼠相对肌力显著增加(P<0.05);Con、Dex及Dex+WL三组小鼠蛋白质合成无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研发了自主举重抗阻训练小鼠模型,该模型利用食物奖励策略诱导小鼠进行后肢伸展(类似负重深蹲及提踵练习)运动;根据实验观察确定了急性、短时、长时举重训练的干预方案,为系统研究抗阻训练健康促进机制提供了运动实验动物模型。2)长时举重训练正向重塑了小鼠后肢骨骼肌质量及收缩功能,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增加表现为最大肌力、单收缩肌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增加,该过程中蛋白质合成增加且该现象在举重训练的早期即可观察到;调控蛋白质合成mTOR信号的上游Akt及下游p70S6k、4e-Bp-1级联磷酸化事件参与了长时举重训练介导的骨骼肌肥大;蛋白质泛素化水平在长时举重训练后增加,细胞自噬能力增强(LCI显著增加)、自噬流增加(p62蛋白含量下降,即可被p62标记靶向物质减少),提示抗阻训练介导骨骼肌肥大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可能优先选择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进行;糖代谢方面,长时举重训练显著增加小鼠葡萄糖快速清除能力,胰岛素刺激Akt信号的激活参与其中,而葡萄糖转运相关的Glut4信号并未发生改变,提示可能存在其他信号通路参与或代偿了抗阻运动引起的糖代谢改善,待进一步研究;短时举重训练促进骨骼肌肥大相关细胞增殖,与此相关的Notch1信号在长时举重训练后显著下调;急性150%BW负荷强度举重运动引起小鼠骨骼肌转录表达谱490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Nr4a3倍比变化最高,后者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Nr4a3的运动应激可能成为未来研究运动促进骨骼肌健康的重要靶向;该举重训练的转录水平运动应激在小鼠下,肢肌群腓肠肌、跖肌、股四头肌中应答良好,胫骨前肌应答不明显。短时举重训练介导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成肌干细胞增殖。3)为研究肌卫星细胞在抗阻运动介导骨骼肌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本研究试图采用诱导型肌卫星细胞缺失模型(mSCD,Pax7CreERT-ROSADTA176)并使用抗阻举重模型干预8周,观察小鼠骨骼肌质量、收缩功能及糖代谢变化。长时抗阻训练干预能够促进小鼠骨骼肌收缩功能增加,肌卫星细胞缺失小鼠不能获得野生型小鼠的适应性改善水平,而对糖代谢功能的改善与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的运动适应相一致。4)本研究试图采用连续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以下简称Dex)构建药物性肌萎缩模型,应用小鼠短时举重训练模型尝试观察抗阻运动对肌萎缩的干预作用。短期举重训练不能逆转Dex介导的骨骼肌萎缩,但能够保持小鼠后肢骨骼肌的相对收缩功能,这可能与Dex使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咨询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对于零售咨询业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外诸多大型咨询公司都开始进入到零售咨询业务这一“蓝海”市场上,市场竞争格局在改变,竞争激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相继投入建设、运营,随着大众出游的频次逐渐增加,沿线城市如何采取措施收获铁路带来的“红利”,如何有效发挥高铁优势,更好地实现旅游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整体旅游发展的优化升级,则成为各高铁通车区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是史上有名的“四大都市”之一;是享誉盛名的“中国运河之都”;是秀甲一方的“园林城市”;也是闻名遐迩的
食品安全历来都是国家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领域。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2018年新设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各省市的市场监管改革正在进行中,原有机构还未很好融合,责任划分还不清晰,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还未建立,法律法规也还未及时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同时新时期公众对食品安全寄予了更高的期许,然而现实中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就使得食品安全的监管成为政府
混凝土碳化是引起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大气环境类似,处于含侵蚀性CO2地下水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同样会遭受碳化作用,造成钢筋锈蚀,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本文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进一步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直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的安全性接入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目前,演进分组系统(EPS)使用认证和密钥协商(AKA)协议对入网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增强网络接入安全性,然而现有的协议仍存在一些弊端,如不完善的身份管理机制会导致用户身份泄露、长期密钥泄露,移动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不安全链路可能导致中间人攻击,此外,在用户附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拒绝服务(Do S)攻击。因此,改进EPS-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已经被证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nc RNA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诱饵分子、骨架分子等角色,在转录、转录后、翻译等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家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而与烹饪场景相关的智能厨房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机器人厨房系统可以实现全自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历史悠久,创伤骨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东方医院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改革前沿,发展迅速,急诊创伤外科承担了周边地区众多的保障任务。对于两部门的
会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