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量非线性负荷接入配电网,电力系统谐波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状态,并对电网及相关用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造成电力系统谐波污染的相关用户进行谐波责任定量划分,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奖罚的手段迫使相关用户积极改善自身向电网注入的谐波含量,使电力系统电气环境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从而维持在健康状态。首先,接入配电网的用户类似于黑盒子。因此,需要对非谐波源用户和谐波源用户进行准确辨识,明确谐波责任划分对象。在对谐波源用户辨识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等效建模。其中,对目前主流的谐波源用户建模方式进行介绍,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诺顿等效模型是一种更加实用且容易在谐波责任定量划分中得到应用的一种建模方式。在确定采用诺顿等效模型之后,需计算诺顿等效模型相关参数。同样,对于目前主流的诺顿等效模型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介绍,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考阻抗法是一种更加容易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搭建具体算例,验证采用参考阻抗法计算所得到的诺顿等效模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其次,传统基于叠加投影原理的谐波责任定量计算方法在特定情况下谐波责任划分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在同一工况下,采用不同的谐波责任定量计算指标时,谐波责任定量计算结果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的建立。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指标权重的谐波责任综合定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参考IEEE Std.1459-2010功率理论对于谐波条件下视在功率的详细分解,从而建立谐波责任定量计算指标集;然后,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各个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进而得到综合权重因子;最后,进行谐波责任综合定量划分。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谐波责任综合定量计算结果,可避免谐波责任计算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有利于将谐波责任纳入到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的考核范围。第三,对于传统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认为传统方案注重考核无功,没有对谐波责任进行考核,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将用户功率因数作为电费调整依据,数值会受到用户彼此之间的影响,其不一定能反映用户本质属性。因此,将功率因数作为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的依据容易引起争议。基于此,参考世界各国对于无功电费的考核方式,选取新西兰北方集团制定无功电价的形式对无功电费进行考核,并结合谐波责任综合定量计算结果,提出一种新的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考核谐波和无功这两种电力系统稳态干扰,对于完善我国电力系统收费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第四,给出总程序流程图和各子程序流程图,并设计案例,依次完成谐波源用户辨识、建模及参数计算、相关谐波源谐波责任综合定量计算和奖罚性电费的收取,证明所做工作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且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最后,对于IEEE Std.1459-2010进行扩展研究。根据IEEE Std.1459-2010对于三相系统和单相系统功率量的详细定义,从视在功率的角度,定义三相系统和单相系统非基波视在功率畸变率新指标,并将其应用到谐波治理源定位。通过具体的算例,证明所提新指标的实用价值,表明IEEE Std.1459-2010在丰富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