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世界范围内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文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的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对于胃癌虽然存在多样化的治疗,但目前手术切除仍为世界公认的能达到根治性治疗的唯一手段。而且对于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关键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然而当今学者们对于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存在不一致的观点,其中包括第12组淋巴结的清扫,而且我国以胃体及胃窦部胃癌为主,因此本文通过对行胃体及胃窦部胃癌根治术时第12组淋巴结清扫后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所相关的因素及术中判断第12组淋巴结清扫的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自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胃体或胃窦部的非近端胃癌患者,其中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行D2或D2以上淋巴结清扫并均包括第12组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共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第12组淋巴结与患者常规清扫的其余淋巴结及肿瘤的原发病灶共同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进行常规的组织学检查。最后记录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及分化程度,记录全部淋巴结转移个数,第12组淋巴结是否转移。所得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设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59例胃癌患者均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不同性别的肿瘤患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男性患者转移率为28.21%(11/39),女性患者转移率为15.0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不同大小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直径<4cm者转移率为10.34%(3/29),肿瘤直径≥4cm者转移率为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不同部位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胃体部患者转移率为35.71%(5/14),胃窦部患者转移率为20.00%(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肿瘤不同Borrmann分型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BorrmannⅠ、Ⅱ型(局限型)患者转移率为4.55%(1/22),BorrmannⅢ、Ⅳ型(浸润型)患者转移率为35.14%(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肿瘤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未侵及浆膜者为0(0/14),侵及浆膜者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肿瘤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高中分化组为8.33%(2/24),低分化组34.21%(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与胃癌患者性别、癌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2、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与癌灶大小、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以及组织学分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当癌灶大小≥4cm、浸润深度达到浆膜层、Borrmann分型为Ⅲ、Ⅳ型以及组织学为低分化时,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3、肿瘤未侵及浆膜层的患者,可不行第12组淋巴结的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