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别名黄菠萝,它以塞皮入药,是常用中药材关黄柏的主要来源。黄檗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与学术价值,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檗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花可为蜜蜂提供优良的蜜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目前作为药用,关黄柏的取材仍是主要来源于野生黄檗资源,但其资源状况十分堪忧,处于濒危状态,黄檗已被列为中国珍稀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由于黄檗既是珍稀药材树种又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古老的残遗植物,而且黄檗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远景。由于长期乱砍滥伐,目前数量已很少。因此,保护和研究黄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对黄檗种子通过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黄檗种子属生理型休眠种子,通过低温层积,需要三个月能逐渐解除其休眠。2、休眠解除前后种子贮藏物质也会发生变化,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休眠逐渐被打破,种子内的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3、层积处理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也会发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酯酶(ACP)呈现上升的趋势,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些变化都与种子休眠解除有关。4、对不同层积处理时间的黄檗种子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pH4-7 IPG胶条;通过合理的聚焦程序,能得到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2-DE图谱。银染后软件分析,每张胶图可以检测到500多个以上蛋白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28个蛋白丰度差异表达变化的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可鉴定到6种蛋白质,对该6种蛋白质通过NCBI BLAST搜索,并参照GO分类标准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其在不同低温层积时间处理过程中黄檗种子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与分类。他们分别参与氨基酸代谢(17%)、贮藏蛋白动员相关(17%)、淀粉代谢(17%)、糖酵解相关(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