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沉积演化属于印支运动阶段,扬子板块东南部江南隆起带对克拉通盆地陆源物质供给起主导作用,并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发育展布。盆地由西北龙门山-东南江南隆起带依次发育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局限—半局限台地、混积潮坪相带。在台地内部发育台缘滩、泻湖、台内滩、潮坪等亚相。总体表现为“三隆、三坳”沉积格局。本论文以四川盆地中三叠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气源对比这一主线,结和课题实际情况,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了原始资料获取、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分析阶段和室内研究等方面工作。雷口坡组在全盆油气显示良好,已发现三个气田:川西中坝、川中磨溪、川东卧龙河气田。两个含气构造:观音场构造、罗渡溪构造。若干工业气流显示:如川西坳陷雷四段顶风化壳、川东北元坝雷口坡组四段、龙岗雷四段获工业气流。烃源岩研究主要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中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地层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来查明和刻画雷口坡组烃源岩发育的平面分布情况。结合前人地化数据及样品分析数据,总结全盆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等特征,评价雷口坡组烃源岩全盆分布特征和规律。烃源岩厚度变化在0~480m之间,一般为100~250m。盐亭~大邑、川西凹陷一带较厚,泸州、开江古隆起及龙门山北段等地区较薄多小于100m,在泸州古隆起一带雷口坡组地层已剥蚀殆尽。烃源岩纵向上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雷四段相对较高。平面分布介于0.1%~0.4%。以川中地区的磨溪~潼南一带、川东的卧龙河、及川北的龙岗地区、川西凹陷地区含量较高在0.3%以上,其余地区多小于0.3%。有机质成熟度Ro值分布于0.96%~2.51%之间,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同一纵向剖面上,其顶底之间Ro值大约相差0.1%~0.5%。平面分布上雷口坡组烃源岩的Ro值分布在0.9%~3.1%。盆地西部—北部—东北部沉积凹陷区Ro多大于1.5%,已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中部及南部相对较低,Ro多为1.0%~1.3%之间,处于成熟阶段。目前反应母质来源的参数如干酪根碳同位素,干酪根元素,有机岩石学(主要包括干酪根显微镜下鉴定分析),有机质的族组成,如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综合表明雷口坡组有机质类型为II1~II2,属腐泥~腐殖型。典型气源分析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为成熟~高熟混源气,其次为成熟煤系气,气源具有多源特征,主要的供烃层系分别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上二叠统烃源岩以及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经成因体积法资源量初步评价,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及相关气源岩总生气量为4320.2×1012m3,总资源量为35.44×1012m3,其中中三叠雷口坡组自身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气量为415.400×1012m3,资源量值期望值为29078×108m3,占总资源量8%,上三叠须一段泥质(含煤)烃源岩生气量216×1012m3,其资源量值期望值为30240×108m3,占总资源量9%。上二叠碳酸盐岩和泥质烃源岩(含煤)占主导,总生气量为3688.8×1012m3,其资源量值期望值为295104×108m3,占总资源量的83%。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良好。雷口坡组不仅发育优质的储集层,其自身也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既可以独立又可与相关气源岩共同形成大中型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