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主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研究——以需求为导向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4-2-1”结构家庭的增加,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尚有很大改善空间,如何解决供需矛盾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本课题的研究,第一步:基于对我国各层面的老龄化背景状况、对应政策进行研究、学习和分析,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学习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对象与概念。第二步: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对课题研究范围内的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分别从数量、类型、规模、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徐州市主城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当前养老服务发展所受到的制约。第三步:通过对徐州市主城区老年人特征与需求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并通过线性预测法和复利预测法进行规划时段内的人口预测,参考过去数年老龄化率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并做出规划范围内老龄人口预测,再与徐州市养老模式相结合,确定一段时间内徐州市主城区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量。第四步:根据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关系,通过差异化分布的方法,将需求分布到各区、各街道中。最后:将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落实于具体城区具体街道的具体地块中,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则落实到具体社区。  与传统规划设计相比,本课题更加注重于使用适当的老年人口预测方法,相对精准地对区位内养老服务设施的供求关系进行研究测算,以确定各区位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所需设施及床位数量,在确保满足区位需求的同时,有效避免过度建设给城市带来的资金、土地、管理等重重浪费。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根据需求科学地进行养老服务设施设施布局规划与建设,更为有力地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避免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出现“泛福利化”问题。由于部分特定数据获取上的困难及笔者有限的专业素养,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尚待完善,希望将来能够对这一专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历史街区普遍面临物质老化、人口弱势化、社会活力低下等方面的现实问题。然而,过往的教训告诉我们,盲目而激进的大规模改造更新计划会对历
移动互联网络时代迅速普及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导致大学教学模式、大学生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大学校园的各类空间需
学位
历史文化村落是指没有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但仍具有一定历史发展积累的传统文化构筑的乡村历史文化村落。它不但是人类古老的聚落形式的一种,也是当代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
会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别,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山陕会馆是会馆建筑中群体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保护修复最好的。
翻看任何一份建筑资料,文字、图纸、照片、影像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介组成,由它们构成的展览、杂志、专著、宣言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不断地纪录和推动着建筑学的演进。建筑“本体”由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社会养老方式的主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空间作为支撑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状普遍存在选址盲目、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