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气田双3井区开发指标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木气田双3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气田地质特征复杂,纵向上含气层系主要是太原组和山西组,分布稳定,而横向非均质性较强。本文在双3井区地质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井区开发指标,为气田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分析,为气田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论文首先进行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砂体、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分析。太原组为陆表海潮控三角洲相与潮坪相交互沉积,太2段有效砂体呈宽条带状、网状分布,太1段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山西组为浅水河控三角洲相沉积,有效砂体呈孤立状、窄条带状分布。太原组、山西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太原组储层平均孔隙度7.1%,平均渗透率0.20mD,山2、山1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53%、5.72%。  其次,论文进行了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将研究区的168口生产井分为三类,并对各类生产井的产量和递减规律进行分析。Ⅰ、Ⅱ、Ⅲ类气井目前压降速率分别为0.057MPa/d、0.0045MPa/d、0.0034MPa/d;Ⅰ类气井投产初期产量相对稳定,后期逐渐降低;Ⅱ类气井从投产初期到目前产量逐步下降;Ⅲ类气井投产初期产量降幅明显,后期产量降幅较小。三类井的递减皆属衰竭式递减,初期年递减率分别为25%、28.7%、40%。  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气井资料,进行三维储层地质建模。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等属性模型,计算得储层的地质储量为176.92×108m3;建立了气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气藏原始地质储量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的方法对油藏地质模型加以修改与调整,获得气藏剩余储量分布情况。  最后,综合前期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区井网加密可行性分析;研究了气井配产与稳产期的关系(服从幂指数关系),在相同配产情况下,储量丰度增加,稳产期会延长;研究了配产与压降速率的关系,不同配产条件下单并稳产期的地层压力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而单井稳产期压降速率与单井产量也服从线性关系。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藏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和对不同规模生产指标进行预测,已投产井,生产规模的变化对最终开发指标影响较小;对于已投产井、投产遗留井和加密井,以170×104m3/d的生产规模生产,到20年末可增产6.0亿方,采收率可提高4.72%。
其他文献
石油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特殊的战略性意义。目前,中国能源资源短缺,而轻质原油资源储量和开采量又逐年降低,稠油资源无疑成为了我国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因此,稠油
当一种流体在小井眼的窄环空中流动时,环空的几何尺寸、钻具接头、偏心距及钻柱旋转速度的变化对流体压降影响很大,因此在小井眼中精确地计算和控制压降非常困难。钻井工业常用
一、策展缘起rn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约与泉州湾宋代海船的考古发掘同一时间),在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的定海湾,渔民们正使用改装过的船用抓斗挖掘海底沉积的贝壳,以运到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融合的世界,机械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纵观国内外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会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的发展相对较早。到目前为止,它们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而与之相对应的CAPP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由此看来,CAPP发展的进度以及优劣程度将会成
石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排放法规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替代燃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天然气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燃烧排放污染少等优点,天然气发动机
起风了,外面的雪花乱舞着,飘得人心里七上八下,偶尔还有大风的呜咽声从窗外探入.虽然躺着,王林一点睡意也没有,这是他今晚的第五次出车回来了,看了看表是凌晨三点,一阵从来没
期刊
产房,相较于别科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因为它极富生命力与活力,更见证着生命的诞生和延续.在这里,有太多期待的目光,太多迎接新生命的感动和太多医务人员无悔的坚持与
期刊
螺旋锥齿轮,又称螺伞锥齿轮,是一种常见空间啮合齿轮。相对传统锥齿轮,螺旋锥齿轮具有更大的重叠系数,更高的负载能力,在航天、舰艇,汽车等高速重载机械中应用十分广泛。传统螺旋锥齿轮多采用渐开线、圆弧线和外摆线作为齿向线,由于这些曲线无法保证其线上各点螺旋角相等,所以导致了齿轮传动无法实现最合理啮合。虽然在加工中可通过调整机床来加以改善,但也造成了设备要求高,成本增加等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对数螺旋线作为齿
气井工作制度的确定是气田生产的主要任务,气井产量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气田的实际生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在单井、多层合采气井优化配产技术方面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