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木气田双3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气田地质特征复杂,纵向上含气层系主要是太原组和山西组,分布稳定,而横向非均质性较强。本文在双3井区地质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井区开发指标,为气田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分析,为气田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论文首先进行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砂体、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分析。太原组为陆表海潮控三角洲相与潮坪相交互沉积,太2段有效砂体呈宽条带状、网状分布,太1段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山西组为浅水河控三角洲相沉积,有效砂体呈孤立状、窄条带状分布。太原组、山西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太原组储层平均孔隙度7.1%,平均渗透率0.20mD,山2、山1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53%、5.72%。 其次,论文进行了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将研究区的168口生产井分为三类,并对各类生产井的产量和递减规律进行分析。Ⅰ、Ⅱ、Ⅲ类气井目前压降速率分别为0.057MPa/d、0.0045MPa/d、0.0034MPa/d;Ⅰ类气井投产初期产量相对稳定,后期逐渐降低;Ⅱ类气井从投产初期到目前产量逐步下降;Ⅲ类气井投产初期产量降幅明显,后期产量降幅较小。三类井的递减皆属衰竭式递减,初期年递减率分别为25%、28.7%、40%。 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气井资料,进行三维储层地质建模。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等属性模型,计算得储层的地质储量为176.92×108m3;建立了气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气藏原始地质储量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的方法对油藏地质模型加以修改与调整,获得气藏剩余储量分布情况。 最后,综合前期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区井网加密可行性分析;研究了气井配产与稳产期的关系(服从幂指数关系),在相同配产情况下,储量丰度增加,稳产期会延长;研究了配产与压降速率的关系,不同配产条件下单并稳产期的地层压力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而单井稳产期压降速率与单井产量也服从线性关系。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藏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和对不同规模生产指标进行预测,已投产井,生产规模的变化对最终开发指标影响较小;对于已投产井、投产遗留井和加密井,以170×104m3/d的生产规模生产,到20年末可增产6.0亿方,采收率可提高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