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肾小球滤过率是判断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量方法是通过在机体内引入一种不被机体利用、且能经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分泌的物质,计算此种物质的肾脏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目前在核医学科常用的是肾动态显像法,99Tcm-DTPA因制备方便,易于标记,与传统菊脂清除率相关性好而作为肾动态显像法的首选试剂,Gates’法(肾动态显像法)是通过测出肾脏峰时的放射性计数率与注入药量放射计数的比值,即肾脏摄取率,再通过机器内置公式算出,这种方法具有方法简便、不需要采血等优点,但方程是一个经验方程,其中包含着一些经验参数,这些经验参数是通过对某一群体进行统汁得到的,不一定适合于所有个体,尤其对于特殊的人体,如肥胖患者、儿童等,且易受到图像质量及人工操作因素的干扰,在肾功能中、重度受损时表现明显。但因肾动态显像法快捷方便、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强于常规的相关肾功能生化检测如:CCr: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SCr:血清肌酐测定;SBUN:血清尿素测定,故其临床上作为判断肾功能的可靠指标,所以对Gates’的准确性评价较为必要,本研究采用改良抽血留尿法(UV/P法)作为标准评价方法,比当前文献以双血浆法更为准确,同时与临床上使用的肌酐清除率估测法(即CG公式法)作比较,使Gates’法、CG法的准确性得到更好评价,有利于临床医生对肾功能的把握。研究目的:使用99mTc-DTPA,按Gates法和CG公式法分别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以李沂教授等提出的改良UV/P法为标准,来评价Gates法和CG公式法在肾功能不同分期上的可靠性。研究对象:所选42例均来自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符合美国NKF-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及本研究制定的排除标准。研究方法:记录年龄、身高、体重、当天血肌酐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TPA 5mCi后即刻行肾动态图像采集,通过SPECT机器自动算出双肾GFR(Gates’法),注射后约5~6小时按一定时间间隔分别采集血浆、尿液标本进行UV/P计算GFR,另根据CG公式估算GFR,所测GFR数值均用体表面积(BSA)标准化得到肾小球滤过率。将所得GFR配对资料进行统计列表,结合K/DOQI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分期,以UV/P的GFR值为标准,按GFR数值≥60ml/min、30~59 ml/min、<30 m1/min将肾功能受损分为轻、中、重度,将同一患者的Gates’法、CG法数据相应分组,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分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Gates’法在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Gates’法得到的GFR值与UV/P的GFR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肾功能衰竭期,相关性明显下降;CG公式法在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CG法得到的GFR值与UV/P的GFR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相关性在代偿期不及失代偿期、衰竭期;在肾功能失代偿期和衰竭期,Gates’法稳定性明显变差,而CG法稳定性在该期较未见明显下降。研究结论:Gates’法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在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较好,所得GFR值可信度高,在衰竭期明显下降,可信度低;CG法估测值与真实GFR值的相关性在肾功能失代偿期明显不及失代偿期和衰竭期。综上,在肾功能代偿期,Gates’法有良好的可信度;在肾功能失代偿期,Gates’法与CG法可信度仍好;在肾功能衰竭期,Gates’法、CG法分别与真实值的相关性低,可信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