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系统协同度评价及其关键子系统改善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形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传统产业的煤炭工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立体化的解决方案。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从系统科学中协同学的视角来研究煤矿生产系统的优化升级,对促进煤矿企业生产系统在能力、信息、安全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提高生产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协同学的视角对煤矿生产系统进行协同度评价并寻找煤矿生产系统序参量,以序参量为指导依据,对煤矿生产系统进行改善。文中首先分析实施煤矿生产系统协同度评价及其关键子系统改善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相关主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并对本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文中阐述了煤矿生产系统、煤矿生产系统协同度、序参量和系统可靠性的概念,以淄矿集团新河矿业生产系统为应用对象,对能力、安全、组织管理、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分别基于结构功能和构成要素对煤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划分,建立了煤矿生产系统协同度二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与Topsis方法建立了煤矿生产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基于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关键子系统改善模型。确定了主井提升子系统的能力协同指标为现阶段的序参量。以该序参量为依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关键瓶颈子系统——立井提升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研究,指出了立井提升系统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角度进行立井提升子系统改善对策。
其他文献
CRT(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是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无功补偿装置,对于维持系统电压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CRT的两
电力负荷模型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电力负荷本身具有随机性、时变性、非线性等复杂特性,使得负荷建模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负荷模型的不准确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得出的过于乐观或悲观的系统分析结果,可能给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切合实际的负荷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负荷建模的意义,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类技术在变电站中二次智能装置应用力度越来越大。“十三五”期间正值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全
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结合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物流快递企业能够实时获取顾客
随着化石能源短缺对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安全、经济、环保和绿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国内外中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普遍为小电流接地方式,该接地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小,不会立即引起开关跳闸,可以继续为负荷供电1~2h,供电可靠性高。但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