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次序选择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市场化,就是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经济全球化要求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也就要求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阻碍资本流动的藩篱恰是对资本的管制。解除资本管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最具有决定性的改革内容之一,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它的必然结果。为了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使自己尽快融入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各国纷纷加快了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于这股潮流之外。根据1993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的要求,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国际化。1996年12月,我国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规定,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由此,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就理所当然地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摆在我国政府面前。我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这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加入WTO后,大量资本进出所带来的资本项下本外币汇兑需求将与日俱增。届时仍然对其实行逐步登记核准审批管理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将会非常高,也难以达到较好的监管效果,因此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将成为必然选择。于是,中国资本项目应该采取何种次序开放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理论界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选择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次序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可以归纳为:外部次序与内部次序。外部次序主要侧重研究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宏观经济改革等先后关系;内部次序主要侧重研究资本项目本身内部各子项目的先后关系。本文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并借鉴国外的资本项目开放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现状,从而得出符合一般规律的、中国特有的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选择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对智利与印度尼西亚的资本项目开放的道路进行实证比较分析,为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以供借鉴利用,为探索适合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选择道路提供政策指导。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由第1—3章组成。第1章主要阐述了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次序等相关概念。第2—3章分别从外部次序、内部次序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本项目开放次序选择的一般性理论。这些都是为以后的讨论做铺垫。 第二部分为国外经验借鉴,由第4章组成。这章主要考察了智利与印度尼西亚的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通过从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的对比研究,从中得出了启示。 第三部分为分析和政策建议,由第5章组成。这章依据理论部分中对资本项目的分类,分别就中国在这些类别的开放进行了排序,并且说明了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开放现状和开放条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并未简单照搬一般性结论和国外的开放次序,而是承认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次序选择有其特殊之处。但是一般性结论和国外的开放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文是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借以促进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进而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双边FTA作为两个经济体之间为消除现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热点。双边FTA的兴起蕴涵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动因,可以对一个
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人,对于北大荒的记忆大概都不陌生。生长于斯和到过这里的,自然不必说,即使是没有到过,只听南来北往的人们说过这片土地的人,也至少对北大荒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人们记忆最深的,是那些五六十年之前就到处传唱的北大荒民歌:  北大荒是个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狼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就是当时东北荒原的真实写照。  茫茫无际的东北大荒原,荆棘丛生,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的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就我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何种教育发展战略,就成为一个制约和影响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为推行QFⅡ制度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实施QFⅡ制度对东道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