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任务。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于2012年正式颁布,为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专业标准》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专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北京市9所不同级、类别幼儿园的223名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l8.0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现状、差异性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质性研究,包括深度访谈,驻园观察、中挪教师交流活动中的比较以及流失个案分析,进一步揭示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离《专业标准》有一定差距。从教师基本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年龄趋年轻化、学历偏低、工资待遇很低、大部分教师无职称;在专业理念方面:教师在能普遍认同幼儿教育的意义,但在公平对待幼儿,对幼儿教育目的的认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存在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的保育知识欠缺,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小学化倾向,对五大领域的特点和内涵把握不够;在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体现对幼儿的尊重、做到保教结合,但在进行环境创设、对幼儿全面了解和评价、教育反思、家长工作中存在不足。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专业标准》差距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专业理念的理解过于浅显,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不够深刻、缺乏人文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缺乏教育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以及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教育的反思精神。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规划、自我反思、成长规划、职业信念显著性差异最为突出。流失个案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受个人生存条件、个人自我完善需求、幼儿园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最后从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幼儿园、教师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