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关照下,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现实和需要,审视和探讨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学生“人”的构建意义;然后以构建中学生“人”的品格为目标,指出中学先秦诸子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先秦诸子散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与时俱进,为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引言包括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对本文涉及的理论和概念做出简要界定,指出将人本主义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的可行性,并对人本主义与语文学科的关系做简要综述。论文主体包含三部分:一、在先亲诸子散文教学中贯彻人本主义的必要性。透视当今社会物质泛滥、道德沦陷、心理失衡和精神坍塌的社会现实,明确革新先秦诸子散文教学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并指出教师与学生都迫切需要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改革。二、人本主义视角下先秦诸子散文的价值发现。首先明确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文学范式、哲学思想及美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滥觞。然后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为例,从人本主义的视角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与时代发展和中学生品格形成、心灵成长相契合的特质:学会爱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真实;对社会、国家及个人富有责任感,逆境中敢于直面痛苦磨难,顺境中要保持清醒头脑,由此指出通过先秦散文教学构建学生良好的品格,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人”——博爱、自主、担当的人,既保持自我又融入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能游刃有余地生活。三、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现状及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策略。分别从价值取向、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指出先秦诸子散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教学策略的构想,仅作抛砖之说。先秦诸子散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至纯至性的材料,在高中文言文篇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我们有效发掘它们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与时俱进地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对中学生“人”的构建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