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折价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信息传播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一直以来,媒体报道被认为在缓解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关注不仅引起了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关注,更提高了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需求。除此之外,媒体报道中所包含的情绪也可以对投资者情绪产生显著影响,甚至可以通过媒体情绪来预测未来一段期间的股票持有收益。前人在探究媒体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时,关注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二级市场泡沫、衰退等情形。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却鲜有涉及媒体报道对于定向增发的影响。就中国市场而言,定向增发一直以来都是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定向增发中所普遍存在的折价现象,既反映了市场对于资产定价的偏离,也反映了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成本的提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探究媒体关注度及媒体情绪对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对媒体在定向增发市场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丰富。本文在充分梳理过去国内外对于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定向增发及其折价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话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梳理与探究。首先,本文从定向增发在中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手段的地位出发,提出了这一融资手段存在折价异象的问题,然后从监督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强化控制理论以及股东控制权理论等一级市场角度的理论解释了这种折价异象存在的原因,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的定向增发折价异象主要来源于二级市场而非一级市场。其次,本文在介绍了定向增发折价异象的基础上,从媒体报道是如何产生资产定价异象、如何使这种异象在市场上持续两个角度,说明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异象的关系。基于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三条研究假设:1)媒体报道通过引发投资者关注,并缓解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折价率。媒体报道数越多,折价率越低;2)媒体报道的正面情绪越强,定向增发折价率越高;3)作为媒体情绪作用于证券市场的中间变量,投资者情绪通过受到媒体情绪的影响,进而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在实证研究环节,本文选取自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过定向增发董事会预案公告、并以预案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且在2020年1月31日前已发行完毕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媒体对该公司报道篇数构建媒体关注度指标,以媒体对该公司所报道新闻文本情绪指数构建媒体情绪指标,研究媒体报道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作用。进一步地,为探究媒体情绪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作用路径,我们利用个股买入、卖出量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进行进一步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1)在定向增发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期间,媒体对公司的关注程度并不会显著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但媒体正面情绪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当媒体正面情绪越强,投资者情绪亦会更加高涨,进而带动定向增发折价率的上升。
其他文献
互联网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众筹平台将社群力量汇集起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以支持个人活动、公益项目或商业组织,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颁布以及诸多互联网巨头涌入并布局众筹行业,国内众筹市场进入洗牌期,存在着譬如羊群效应广泛存在加剧融资难度、具有潜力的项目达不到目标筹资金额而宣告失败等诸多问题。据此,探究互联网众筹项目羊群效应及动态周期性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股权质押成为他们获得现金流的第一选择,因为股权质押在上市公司融资方面有着时间短、成本低的优势,所以股权质押已经成了上市公司主要实际控制人的首选融资手段。在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中,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且进行股权质押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循环质押融资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股权质押的方式之所以受到大部分实际控制人的追捧,是因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频交易管制的放开势在必行。高频交易作为先进计算机技术与金融市场结合的产物,不管是对金融市场本身还是对市场参与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高频交易与股票“闪崩”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高频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闪崩”的影响,选取了2016年和2017年A股上市股票的分钟级别交易行情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借鉴了国外学者B
目前,我国正处在货币政策操作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转变的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机制、调控框架等都面临创新与突破。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利率走廊是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央行较为普遍的做法。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近年来,人民银行尤其注重培育市场利率体系,强化价格型的调控和传导
2019年的资本市场又是令投资者胆战心惊的一年。康美药业近300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康得新连续4年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9.21亿元。“两康”事件令无数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在各市场参与者的心中敲响了警钟。财务数据作为定期向全市场公开的数据,是市场预期形成的底层架构。亦真亦假的财务数据使得资本市场更加令人畏惧。那么,作为市场参与者,如何才能规避这些财务“地雷”公司呢?本文回顾海内外有关盈
近几年,在经济发展国际化的大环境中,经济金融化的趋向已经逐渐由国外渗入国内,大量非金融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也纷纷将资金涌入金融市场中。短期来看,这的确会带来企业业绩的向好发展。但从长远角度分析,这将会使企业忽视对实体资产的投资,最终使得实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整个企业沦为“空心化”的外壳。因此,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固定投资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文首先将金融资产配置划分为两种渠道:金融资产持有份
学位
历史文化是城市地域特色与价值内涵的体现,随着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了解与认知不断深入,如何将城市发展建设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有机联系,逐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对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其中历史文化名城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彰示着中国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作为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其职能发挥的好坏直
股权激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两权分离的出现明确了企业股东与管理者的职责,分工更加细化,但两者根本利益的不一致也引发了委托代理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股权激励开始萌芽。1952年美国辉瑞公司出于避税需求,向公司管理者推出了第一份期权计划,股权激励由此拉开了历史帷幕。作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股权激励产生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青睐,不到30年在西方就得到普遍运用。40年后中国才开始引入股权激励。从上世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用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从企业中被剥离,向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金融领域转移。实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配置的金融资产规模过大势必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进行持续性的创新活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原来的主要由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向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