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农村与偏远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卫生问题,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卫生人力失衡的问题。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比值不断缩小,但城市卫生人员密度却远高于农村卫生人员密度,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差异等原因,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根据中国西部农村卫生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中国西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政策尤为重要。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西部农村卫生人力政策的基础上,将卫生人力政策分为教育、管理、财政、个人及专业支持四个方面,通过对不同省县乡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卫生人员对卫生人力政策的满意度情况,探讨可能影响卫生人力政策满意度的原因,为中国西部农村卫生人力政策的修改与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中国西部11个省按经济发展水平抽取33个县的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医院;在已被抽取的县中按人口规模大小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问卷调查法:利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设计卫生人力政策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样本县乡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法:对样本地区卫生人员对卫生人力政策的认知与满意度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横向比较法:比较各省不同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对卫生人力政策的满意度等;单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样本地区卫生人力政策总体认知与满意度情况:仅有48.50%的卫生人员表示了解国家及省内的卫生人力政策,其中24.52%的人持满意态度,53.41%的人持一般态度,22.07%的人持不满意态度。2.通过对卫生人员对卫生人力政策满意度差异分析得出,在样本县人民医院卫生人员的年龄、学历、医生内部执业类别分组间的满意度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中医院与县疾控中心卫生人员仅性别之间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妇幼保健院各组卫生人力政策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年龄、学历、医生护士分组间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省在不同机构之间卫生人员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8.57%),但也仍有一部分省卫生人员的满意度相对较低(70.00%)。各省之间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类医疗机构各省之间的满意度均值有差异,总的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人力政策满意度较低。4.从教育政策来看,52.40%的卫生人员肯定培训的积极作用,且42.98%的卫生人员认为培训机会不足,41.00%的县疾控中心卫生人员参加培训是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而其他机构则多为提高医疗水平,且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践与培训时间短。在管理政策方面,各机构离职意愿较高,且37.50%的卫生人员主要离职原因是工资待遇较差,其次是个人价值实现、竞争机会等。在财政政策方面,高收入的卫生人员较少,43.63%的卫生人员工资在2000-2999元之间;54.14%的人对单位内部收入表示满意,42.85%的人在与同地区同级别其他医疗机构收入相比时表示满意;在单位激励机制合理性评价中,66.87%的卫生人员认为比较合理,但也仍有31.12%的卫生人员认为作用不大。在个人及专业支持方面,69.68%的卫生人员对居住条件较满意,77.86%的卫生人员对执业环境比较满意,在工作提升机会上县级医疗机构的情况好于乡镇卫生院。建议:1.精准规划政策惠及范围,高效优化人力政策内容2.全国各省优势互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3.完善农村卫生人力培训制度,加强基层人力继续教育4.制定区域卫生人力规划,构建合理卫生人力流动机制5.增加财政投入政策,鼓励支援农村建设6.创造良好个人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