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会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表现,由此可见分析教师行为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里尝试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教室场景中来识别教师授课姿态,从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教室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场所。为了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这里采用语义分割算法将教师从教室复杂背景中分离出来,再根据教师的注意力和手势,使用分类算法来对其姿态进行分类。针对现在缺少典型教室场景数据集的情况,这里创建了教室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会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表现,由此可见分析教师行为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里尝试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教室场景中来识别教师授课姿态,从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教室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场所。为了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这里采用语义分割算法将教师从教室复杂背景中分离出来,再根据教师的注意力和手势,使用分类算法来对其姿态进行分类。针对现在缺少典型教室场景数据集的情况,这里创建了教室场景下的classroom数据集,它包括具有像素级分割标签的classroom-A数据集和具有分类标签的classroom-B数据集。对于分割算法,首先向基础网络加入ASPP结构和全局池化层,多尺度捕获图像特征,并融入全局上下文信息。其次,使用Encoder-Decoder结构,融合浅层网络图像信息,使得分割网络能够逐步恢复位置信息。最后,在原来的损失函数基础上加入辅助损失函数,优化网络学习的过程。对于分类算法,主要是基于微调后的先进分类模型,使用mixup方法做数据增强。教师授课姿态识别算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的一次探索,通过发挥技术的辅助分析作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相比已有算法,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适应复杂且会变化的背景。教室场景分割算法在创建的classroom-A数据集上达到了84.95%的最佳MIo U值,进行五折交叉验证后的MIo U平均值超出Deep Lab V3+1.9%,且FLOPs明显减少。教师姿态分类算法在classroom-B数据集上实现了最高87.83%的平均准确率,且与三个基础网络的均值相比,准确率提升了1.17%。
其他文献
随着《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的公示,“衙署府学、文创街区片区”成为十个特色片区之一。作为“衙署府学”特色片区的核心构成,苏州文庙在传统社会曾被视为“圣宫”,并且因为儒学、科举、礼制与行政的教化网络,与城市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而“迫近圣宫”的文庙周边,所发生的营建、仪式、雅集与政治活动等,在社会教化的底纹上,呈现了具有倾向趋同、相互呼应、有别于城市其他节点的特质,并且延绵数百年。关
天然活性物质是获得农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五元杂环骨架化合物特胺酸具有抗菌、抗病毒、除草、除虫等生物活性。本文以活性天然产物特胺酸(细交链格孢菌酮酸)进行了全合成、利用“天然产物共同药效团导向”策略设计合成了共28个结特胺酸衍生物。它们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HR-MS等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除草和抗肿瘤生物活性,结构与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构效
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高温力学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材料。然而传统铸造工艺制得的钛合金力学性能较差,且后续切削加工难度大,使得复杂精密零件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使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本论文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打印成形了TA15钛合金块体试样,研究了打印参数对成形试样的微观
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然而土壤中农药的总浓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其生物有效性。土壤中农药生物有效性受农药理化性质及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选取了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噻虫胺、西玛津、阿特拉津、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十种常用农药作为研究对象,以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花生作为模式植物,探究有机溶剂提取法、水提取法、原位孔隙水法和薄膜被动采样法预测土壤中残留
本研究结合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胜任力素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相关建议,为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制订科学的人才培育方案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