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视角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新兴历史时期,社会转型、政策后效、区位条件与高等教育急速调整多元耦合所导致的规模扩增与质量提升问题、公平发展与效率追求问题、区域失衡与统筹兼顾问题,正逐步使得协调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选择。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学界形成了教育视域内的集中探讨和对策建议,但基于资源配置层面的跨学科、定量研究还为数甚少。本文基于资源视角和实证研究范式,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等教育资源内涵界定这一逻辑起点,展开高等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以此为测度工具,考察31省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现实状况;继而引入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在这一基础上,厘定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论文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及资源水平考察方面。首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及高等教育固有属性的分析,明确了高等教育资源是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维系其正常运行并促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各要素总和的观点。其次,通过既有文献、专家咨询和变异系数法三层次的指标筛选,兼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条件性资源、主体性资源、发展性资源”三个模块,“人口构成、经济基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学科资源、成果资源、品牌资源”8个分项,2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等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系统考察1997、2002、2007和2012年我国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资源水平,明确了这一时序内“高等教育资源高度富集区、中度富集区、中度匮乏区以及高度匮乏区”的整体分布及变化态势,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汇集上共时存在的“马太效应”和“零和博弈”现象。在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上。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思辨,确立了区域内、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及判别准绳,并引入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测度并分析四个时点和相应时序内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协调状况。在这一基础上,就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制度、人才对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固有资源存量是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资源增量差异是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肇因。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路径选择上,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和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的动态开放性,确立了“存量资源再度调整、增量资源优化配置”二元并举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在同类协调区域、不同协调发展区分别采用培育增长极模式、梯度推进模式,以及在全国各省区同步采用网格开发模式的高等教育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路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共识、资源共享,师资共建、产教融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特点,对中国社会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使中国人形成了崇尚身体力行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对思辨学问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地域气候差异、环境控制措施的选择对猪场设计及运行影响巨大。针对不同的养猪生产区,如何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对猪场进行标准化设计是满足猪场建成后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海口
朱启钤先生发现《营造法式》后,召集工匠为《营造法式》补绘图样,作为附录一并印行。通过回溯当时的研究背景,分析补绘的大木图样,探讨朱先生提出的"以匠为师"、"沟通儒匠"的
摘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是一个学习过程,而算法的优化则是一种态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针对数学学习的两种思维训练,本文从“转变学生观念”“深挖知识内涵”“培养独立思考”“鼓励引导算法优化”等四个方面浅谈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 优化选择 小学数学 创新 独立自主 策略     
本文研究了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载荷下复杂细长结构冲击响应动力学建模、计算方法及减振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缩聚梁建模方法建立了某复杂细长结构减振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
【目的】了解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及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青海云杉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及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