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已成为导致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的第一大原因,也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就世界范围内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很有可能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在任何血管,尤其在亚洲人群中,主要发生于颅内动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当前研究热点是:如何利用影像技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测量主要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以达到早诊断、早防治的目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黑血技术(包括双反转、三反转序列)已广泛应用于颈内动脉和颅内动脉(主要是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对于动脉狭窄率的测量有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实验法[1](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trial,WASID法)和面积测算法[2]两种方法,那么,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诊断效力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用高分辨率MR成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进行管腔和管壁成像,旨在评价两种狭窄率测算方法的准确性以及诊断效力。第一部分HR-MRI测量大脑中动脉狭窄率的准确性评价目的评价 3.0T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技术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症状性 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HR-MRI序列(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分别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实验法(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trial,WASID 法)、面积测算法在HR-MR图像上测量MCA狭窄率(定量测量),并依据狭窄率判定狭窄程度(半定量测量),以DSA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符合测量要求的30例患者的HR-MR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血管内缘清晰可辨、光滑,表现为偏心性狭窄。DSA、WASID法、面积测算法测得的MCA狭窄率分别为(82±17)%、(70±12)%、(81±16)%,面积测算法测得的MCA狭窄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与DSA的相关性较好(r=0.893);面积测算法测得的狭窄程度符合率较高(符合率为 90%)。结论高分辨MR成像技术能够显示管壁情况,面积测算法在测量MCA狭窄方面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HR-MRI与TCD、3D-TOF MRA、CTA在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高分辨MR成像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多模态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130例行常规MR确诊且接受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的症状性脑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S),之后不同程度地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3D-CT血管造影术(3D-CTA)等检查。以3D-DSA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D、3D-TOF MRA、HR-MRI、3D-CTA诊断的符合率、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R-MRI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佳,符合率为77.3%,准确性为80.0%,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2.9%。3D-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符合率为76.4%,准确性为79.6%,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0.6%,3D-CTA的各项指标与HR-MRI相比除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能较准确提供颅内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信息。3D-TOF MR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符合率为72.1%,准确性为77.3%,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78.0%,各项指标均为最差。结论高分辨MR成像技术在多模态血管成像中诊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并且能够显示管壁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