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MRI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应用研究

来源 :滨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已成为导致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的第一大原因,也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就世界范围内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很有可能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在任何血管,尤其在亚洲人群中,主要发生于颅内动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当前研究热点是:如何利用影像技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测量主要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以达到早诊断、早防治的目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黑血技术(包括双反转、三反转序列)已广泛应用于颈内动脉和颅内动脉(主要是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对于动脉狭窄率的测量有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实验法[1](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trial,WASID法)和面积测算法[2]两种方法,那么,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诊断效力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用高分辨率MR成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进行管腔和管壁成像,旨在评价两种狭窄率测算方法的准确性以及诊断效力。第一部分HR-MRI测量大脑中动脉狭窄率的准确性评价目的评价 3.0T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技术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症状性 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HR-MRI序列(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分别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实验法(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trial,WASID 法)、面积测算法在HR-MR图像上测量MCA狭窄率(定量测量),并依据狭窄率判定狭窄程度(半定量测量),以DSA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符合测量要求的30例患者的HR-MR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血管内缘清晰可辨、光滑,表现为偏心性狭窄。DSA、WASID法、面积测算法测得的MCA狭窄率分别为(82±17)%、(70±12)%、(81±16)%,面积测算法测得的MCA狭窄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与DSA的相关性较好(r=0.893);面积测算法测得的狭窄程度符合率较高(符合率为 90%)。结论高分辨MR成像技术能够显示管壁情况,面积测算法在测量MCA狭窄方面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HR-MRI与TCD、3D-TOF MRA、CTA在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高分辨MR成像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多模态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130例行常规MR确诊且接受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的症状性脑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S),之后不同程度地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3D-CT血管造影术(3D-CTA)等检查。以3D-DSA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D、3D-TOF MRA、HR-MRI、3D-CTA诊断的符合率、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R-MRI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佳,符合率为77.3%,准确性为80.0%,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2.9%。3D-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符合率为76.4%,准确性为79.6%,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0.6%,3D-CTA的各项指标与HR-MRI相比除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能较准确提供颅内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信息。3D-TOF MR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符合率为72.1%,准确性为77.3%,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78.0%,各项指标均为最差。结论高分辨MR成像技术在多模态血管成像中诊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并且能够显示管壁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植物病原体和真菌的细胞壁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几丁质,链霉菌(Streptomyces)是一种几丁质酶高产菌株,除了可以产生大量的几丁质酶外,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
随着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的发展,多端直流电网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然而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无电流过零点以及较低的电路电感,一旦发生故障,短路电流上升速度快,峰值
在我国的杨树人工林培育过程中,多代连作是常用的栽培经营模式。已有研究表明,多代连作会对杨树林分生产力、根系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性能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其原因与土壤
聚变反应堆是未来核电站的首选技术,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要经受严苛的高温、腐蚀和辐照环境,为了提高第一壁材料的性能,ODS合金应运而生。ODS合金的优异性能来自于其特有的微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风险的研究中,常常将风险因素视为孤立存在的点,很少考虑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对风险的影响,缺乏将风险因素与利益相关主体联系起来开展整体研究。本
[目的]1.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双重任务训练及单一任务训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平衡、运动等功能的改善情况。2.使用确定性追踪算法的纤维分配方法对
优质苗木是苹果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基础,分枝良好的苗木早结果、易整形。目前带分枝大苗繁育已成为世界苹果苗木繁育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带分枝大苗应用占比不足30%,促分枝技术
渭河流域特殊的水文和地质条件造就了区域内独特的水化学风化过程,近年来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使渭河及沿岸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探明该区域内水化学和水质时
自然杂交在生物界广泛存在,自然杂交可以导致物种形成及适应性渐渗,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同时,自然杂交也可以通过群体湮没或遗传湮没导致物种灭绝,因此研究自然杂交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生境干扰可以促进自然杂交,即“生境杂交”假说。一方面,生境干扰破坏种间原有生殖隔离,如地理隔离、季节隔离等,从而促进两物种杂交;另一方面,生境干扰为杂交体提供空白生境或新生态位。本研究利用红桦与“二倍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频繁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电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属于薄弱部分,在强震时容易发生破坏,引发停运事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