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思想史专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属于人体文化的范畴,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一门学问。武术思想史研究具有“导游”、完善学科体系以及文化和现实的意义,理应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武术思想的内容包括对武术的价值判断、武德、选材、教育和训练、用武等六个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在充分运用文献资料、考古材料和口述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武术的切身体悟首次对上述武术思想六个方面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钩沉、梳理和总结。全文共七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论文的导论部分,对武术的概念、武术思想史的研究畛域、以往研究成果、武术思想史的研究意义、武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本文的逻辑结构以及创新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组成,按照历史的顺序分别对先秦、秦汉至隋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的武术思想变化过程进行了论述。发现先秦是军事武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选材、训练、用武、武德等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军事武术思想的框架。先秦还对传统武术的剑术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乘剑术”以及“后发先至”理论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至隋唐虽是武术思想发展的过渡期,但不乏思想的灵光。武举制的出现、“越女故事”中对“剑道”、“手战之道”的总结以及比武代用品的出现等对后世的军事武术、传统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元明清是军事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的成熟期,在军事武术领域,武举制继续完善和发展,且出现了专门培养军事武术人才的场所——武学;传统武术则形成了套路,由是“打练合一”的拳学思想得以实现,并在选材、训练、用武、武德等诸多方面显示出与军事武术不同的特点,从而标志着传统武术的成熟。近现代武术思想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武术体育思想的发展,随着武术运动、尤其是竞技武术的发展和成熟,武术体育思想日益凸显,且在选材、训练、用武(比赛)等方面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武术、军事武术的特点。该时期还是军事武术的消沉期和传统武术的继续发展期,传统武术沿着“打练合一”的道路继续发展,但也有“反套路”思想和解除师徒制的声音出现。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并据此产生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等不同武术运动样式,面对武术发展的实际局面,武术的“技击”本质得到学术界的挑战,从而出现了武术“多重本质论”的论断出现。通过对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本文发现武术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学问,门派的创始人在经历了专精一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而能“成一家之言”,创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武术体系。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兼和武学”的概念。   第三部分重点在对中国武术下一步走向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武术思想史的下一步具体研究方向。第七章则是全文的总结和理论升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