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输流管道系统的流固耦合振动有着广阔的工程背景,其研究的成果在海底输油管道工程、动力水能工程、航空宇航工程、核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流管道系统的流固耦合振动有着广阔的工程背景,其研究的成果在海底输油管道工程、动力水能工程、航空宇航工程、核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管道直径同管长比值小于110的细长直管,当流速超过临界值时,输流管道发生屈曲失稳,系统会重新稳定在曲线平衡位形。本文首先基于Kelvin粘弹性模型的横向非线性振动微分控制方程,推导了两端支承输流管道的后屈曲微分方程,得到了两端铰支输流管道的屈曲构型表达式。当输流管道内的流体流速加快,并且超过临界流速时,输流管道的零平衡构型发生屈曲变形。对于超临界状态下输流管道系统的扰动方程,利用伽辽金(Galerkin)方法,得到了输流管道在超临界状态下的非线性振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利用Galerkin近似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带有平方项和立方项的普通微分方程,并利用同伦分析法解决弱非线性和强非线性振动问题,并将同伦分析法的解与数值方法的精确解进行了比对。对于实际流体的黏性对输流管道内部引发流速非均匀分布的问题,根据在层流和湍流离心力项的修正系数,重新修正理想流体情况下的超临界输流管道后屈曲微分方程,并研究不同情况下非均匀分布流速对超临界输流管道屈曲构型产生的变化,并与理想流体下的超临界输流管道进行了对比。最后,研究了波动状态下在长跨无限长输流管道内流体粘性对其传播特性的影响。基于非局部弹性本构关系,推导了输流管道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了在考虑不同系数的情况下的流体黏性对波动输流管道的影响。
其他文献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方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都有着十分重
目的:观察柴胆止痛胶囊治疗肝郁痰热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探讨肝郁痰热型紧张型头痛的病因及病机,从为中医治疗紧张型头痛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于潍坊市中医院住院的病人,选取60例辩证为肝郁痰热型紧张型头痛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均为30例。治疗组予柴胆止痛胶囊每次6粒,每天3次,同时服用盐酸乙哌立松,每次50mg,每日3次;对照组予服用
目的:探究微小RNA-29a(microRNA-29a;miR-29a)对人角膜基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人角膜基质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处于生长对数期的6代以内人角膜基质细胞,诱导其发生肌成纤维转化的条件选择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体外培养,根据实验设计分为以下几组:对照组(control,Ctr
奥奈达希瓦氏菌MR-1是一种用于了解胞外电子传递(EET)的平台微生物,具有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和注释基因组。与大肠杆菌等其他模式菌株相比,现有的可用的质粒组件(如启动子和复制子)还不足以方便、快速地对奥奈达希瓦氏菌MR-1的多个基因的表达进行精细调控。在此,我们构建并表征了一个质粒工具盒,该工具盒包含一组表达载体,由启动子、复制子、抗性基因和RK2转移起始位点组件(oriT)组合而成,其中每个部分都
非线性科学作为一门在各个领域都广泛应用的学科,备受科学工作者的青睐。尤其是混沌同步与控制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研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混沌广义同步和复杂动力学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的潜在分子机制。首先通过多中心临床数据分析初步表明清肺承气汤在临床治疗中的明确治疗效果。进一步通过构建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的网络药理学模型,对明确的治疗效果进行潜在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的相关性评估;最后通过构建腹腔感染所致ARDS大鼠的模型,筛选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差异microRNA,对差异microRNA进行下游基因
目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类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它是单股正链RNA,约7500个碱基核苷酸。由于该病毒感染可致婴幼
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抗侧力构件,在高层建筑中除了要考虑结构所要承受的竖向荷载之外,还要重点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剪力墙作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构件,对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形式,钢管和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并进行缺点的补足,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L型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近年来,物理及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的发展,多种具有超快时间分辨能力的测量与标准仪器相继出现。与传统稳态荧光技术相比,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可以提供荧光的
组织被认为应和生物一样具备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确保生存,否则将注定消亡。如今世界变速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快,人类社会和组织必须根据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这不仅为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