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引起城市热环境格局的改变,形成城市热岛,而热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关注。
城市景观包括基质、斑块、廊道三大要素,城市廊道景观的绿色及其连通性使其成为热环境效应的最重要方面而受到关注。城市廊道的发展引导整个城市景观格局的发展,研究分析城市廊道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结合与互补。绿色廊道是廊道系统最重要成分,且迅速发展,城市区域内绿色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改善城市小气候,减少由于城市化造成的自然景观的损失等多重生态效应。因此,研究绿色廊道景观之热环境效应对于缓解城市热岛的影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阐述了绿色廊道概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按照城市绿地系统中绿色景观廊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别将绿色廊道分为绿色河流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带廊道。以广州市绿色廊道为例,分析了广州市绿色廊道空间格局以及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作用,最后探讨了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措施和建议。
以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各景观指数,分析广州市绿色廊道空间格局。对比广州北部、中部和南部景观指数发现:北部植被较好,有大片的生态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水网分布较密集,绿色河流廊道相对集中;中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剧烈,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南部和北部高,廊道以人工道路廊道为主,些许林地、水体和绿地镶嵌于城市建设用地之中。本文在提取各类廊道信息系统基础上选取8个风景林地、21条河流廊道(包括湖泊和水库)、8条道路廊道作为对象研究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间的关系。分析城市绿色廊道景观热环境效应。从遥感影像信息获得绿色廊道及缓冲区所对应的地表温度,并用廊道温度和缓冲区温度的差值作为定量衡量其对温度缓解的指标,然后分析其与廊道景观格局的关系,建立定量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得出:绿色河流廊道、大面积绿地和林带对于局部温度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是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与缓冲区温度相比,绿色河流廊道温度最低,可以作为冷源,且在一定范围(本研究在缓冲区200米范围内)降温效应明显,且越靠近河流廊道缓解热岛效果越显著,水体与林地、绿地相比缓解热岛的效应更显著。道路廊道不具有缓解热岛效应,而其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温度调节较强,建设用地比例越小,非建设用地比例越高,温度越低,反之越高。因此,加大道路两侧绿化建设对于改善道路景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廊道热流量,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将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应用于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上,提出了有利用绿色廊道网络结构体系、有利于连接绿心(湖泊和水库)、有利于降低热岛效应方面的规划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