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终归宿,镇级小城市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城乡结合的重要连接点,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视角下进行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视角,阐述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分析归纳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阐明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由来,论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进行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我国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发展趋势,以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为案例进行现状分析,研究探讨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重要启示,提出如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来推动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路径选择。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较系统综述了国外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发展相关研究,国内关于城乡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相关研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阐述,一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论述,二是阐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三分析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当代价值,为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第三章,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对城乡一体化、小城镇、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进行概念界定,通过归纳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城乡关系的演变,我国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再到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阐明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由来,并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城乡一体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进行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次,通过了解我国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概况,以及浙江、山东、广东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探索,根据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我国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发展趋势,认为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将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间载体、统筹城乡关系发展的主平台。第四章,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现状分析一一以福建为例。以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针对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对农村地区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视角出发,剖析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中问题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将影响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主要原因归于受城乡文化差异的影响、存在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城乡产业交流互动不充分。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视角下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路径选择。结合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启示,提出如何在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下推动我国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路径选择。认为应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坚持城乡一体化来推动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提出推动我国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应坚持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推动我国镇级小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所帮助,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