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IM技术为IPD模式在工程项目中的运行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集成化的协同管理平台,为解决传统工程交付模式下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各司其职、转嫁风险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然而,受传统模式思维束缚,利益相关方在IPD团队中的归属感和团队安全感不强,协同意识淡薄且行为消极,无法充分发挥IPD模式的优势,阻碍了 IPD模式在建筑行业的高效发展,难以实现工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IPD模式下项目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演化博弈研究,对于在低信任度的建筑环境中,提高利益相关方协同意识以及驱动利益相关方积极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和实现工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从业主方的角度出发,根据IPD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通过对BIM技术、IPD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分析,阐述了 IPD模式下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模式及合同关系,对博弈主体进行了界定;运用ISM和MICMAC方法分析了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博弈思想为指导,将影响因素利益化和参数化,引入了 IPD增益、激励池规模、BIM成本、违约赔偿、协同损失、惩罚力度、IPD增益分配系数、激励池分配系数等变量参数,构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承包方、设计方和业主之间的行为策略选择,探讨了三方初始意向以及参数化影响因素对协同行为演化路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驱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IPD模式和协同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 IPD协同理论,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IPD模式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进行界定,深入分析IPD协同主体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行为特征。(2)基于IPD相关理论视角出发,依托ISM递阶结构模型对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BIM全寿命周期管理难度大、IPD协同机制不完善和BIM管理成本高是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需要通过它们才能对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产生影响;业主的监督与管理是深层影响因素,从根源上影响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并且经MICMAC方法分析,业主的监督与管理这一因素处于独立集群最高点,具有较高的驱动力,不易通过控制其他因素而间接地对其进行控制,因而这一影响因素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3)在IPD模式下项目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既有研究在IPD模式下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协同行为选择和驱动研究不足的问题出发,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承包方、设计方和业主等三方的协同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并对系统均衡点稳定性进行分析;经过数值仿真模拟,量化分析了业主的监管行为对承包方和设计方协同行为选择的影响,对三方初始意向和参数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探讨了三方初始意向和参数化影响因素对三方协同行为演化路径的调节作用,明确了初始意向对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的重要性,并分析得到变量参数最适宜值的范围。(4)结合上述研究结论,通过总结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演化博弈数值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协同驱动因素和方法集,揭示了协同驱动因素和方法对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作用机理,针对IPD模式特点明确了协同行为驱动新思路和原则,构建了协同行为驱动机制模型,为激励和驱动利益相关方协同行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