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中村民的环境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n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对个体环境行为的关注重点都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中的环境行为长期不受重视。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人口密度的增加、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以及城市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原因,农村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了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环境问题的防治,我国政府一直是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直接控制,忽视了村民这一农村环境直接相关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由于政策的滞后性、缺乏针对性等特点使得环境治理方面的政府失灵现象显而易见。环境与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人这一行为主体正是连接环境与社会的桥梁。环境问题是由环境行为赢接导致的,探讨农村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同样不应忽视村民的环境行为。j元朱村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三元朱村在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实地调查发现,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生产垃圾乱堆乱放使得三元朱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农业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在农村环境治理已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对村民的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是探索农村环境治理路径的关键,三元朱村的环境治理应从改变村民的环境行为入手。因此,本文在环境社会学相关理论指导之下,着眼于农村村民的个体环境行为,以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为调查对象,将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分为日常环保行为和环保参与行为两大类,日常环保行为又包括生活型、生产型两个维度,并对以上环境行为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了解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现状,分析影响村民环境行为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村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环境意识薄弱、经济理性和环境理性之间存在断裂,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村民实施上述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二者间的冲突则是以上影响因素背后存在的核心。基于对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梳理与分析可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既需要政府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更需要使村民认识到环境治理与自身行为之间的密切关联,意识到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的生态资本,并由此入手,逐步调整村民的环境行为,以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其他文献
指出5G道路测试日志信令遇到的问题,工作量大、耗时长、容易出错等。对人工日志分析中高度重复性的空闲态互操作参数核查、连接态互操作参数核查、4G-5G的邻区漏配分析、5G-5
快速构建一个基于云服务的自定义软件调度系统。软件调度系统分为平台层、平台接口层、自定义接口层、自定义调度系统层。系统支持命令行客户端和网页客户端。介绍构建自定义
针对鞍钢中板厂技术改造后增加一架四辊轧机,需要重新确立双机架轧机的轧钢制度的现状,对轧机选用坯料的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依据现用坯料和轧制规格提出采用双倍尺轧制和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
针对应急指挥系统完成不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提出一种以融合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方法。从总体设计、技术架构设计、
对位于广西来宾市的维都林场桉树人工林进行土壤取样,并对土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维都林场桉树林地土壤酸性较强;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厚度加深而下降,总体呈现"少磷,缺钾,铜硼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