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需求预测暨节能空间测算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能源的变革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政界对能源的重视,商界对能源的关注,百姓对能源的热议都充分说明了能源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人民的重要性。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这直接带动能源消费量急剧上升,而能源的生产量受制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能源缺口在90年代以后迅速扩大,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开源”,即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则要“节流”,即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减排。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原因,开源成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巨大工程。从目前来说,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节流工作。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协整分析的现实预测模型和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情景模型,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我国节能空间的大小。在能源需求预测过程中,本文充分考虑到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对我国未来的能源经济的影响,这使得本文的时代意义更加突出,也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与其他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贸往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更好的参与经济一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越来越被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所关注。区域创新系统已被视为能很好地增进对区域经济中创新过程理解的概念框架和为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实证
学位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紧密的联系。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两个方面: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本文以1997年、2000年、2002年和2005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