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RPE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否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RPE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细胞凋亡检测法(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法)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分析Aβ1-42刺激RPE细胞的最佳浓度及时间。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ACE2基因的质粒转染人类原代RPE(hRPE)细胞和ARPE-19细胞6小时后,1μM的Aβ1-42刺激RPE细胞48小时。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ACE2及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Ang-(1-7)选择性拮抗剂A779用于验证ACE2下游Ang-(1-7)的激活。结果:诱导RPE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最佳浓度和时间为1μM,48小时。与对照组Aβ42-1相比,Aβ1-42刺激RPE细胞可引起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MCP-1的升高。ACE2及其下游Ang-(1-7)的表达水平在ACE2质粒转染hRPE细胞和ARPE-19细胞中均有明显的升高。过表达ACE2使Aβ1-42诱导RPE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MCP-1降低。此外,Ang-(1-7)选择性拮抗剂A779能抵消ACE2的保护性作用。结论:过表达ACE2抑制Aβ1-42诱导RPE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其保护性作用通过ACE2/Ang-(1-7)/Mas轴的激活发挥效应。由于Aβ引起的视网膜炎症参与了早期AMD的发病机理,提示调节ACE2/Ang-(1-7)/Mas轴可能成为治疗早期AMD炎症反应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携氧载ICG纳米粒制备及特性检测目的:制备携氧液态氟碳载吲哚菁绿PLGA纳米粒并进行其特性检测方法: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w/o/w)制备携氧液态氟碳载吲哚菁绿PLGA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