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强对流云通过对热量、水汽、以及动量的垂直输送在全球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云顶高度可达对流层顶的上冲强对流云对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空气交换有重要的影响。热带地区为强对流云的多发带,对热带地区强对流云的发生频率、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的定量研究对于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内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微波遥感作为卫星遥感强对流云的新手段,有着可见光和红外遥感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波可以穿入云层,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对流云通过对热量、水汽、以及动量的垂直输送在全球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云顶高度可达对流层顶的上冲强对流云对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空气交换有重要的影响。热带地区为强对流云的多发带,对热带地区强对流云的发生频率、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的定量研究对于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内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微波遥感作为卫星遥感强对流云的新手段,有着可见光和红外遥感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波可以穿入云层,而红外和可见光只能探测到云顶,因此采用微波遥感强对流云可以排除卷云的干扰,另外微波遥感也没有观测时间的限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改良了由Hong et al.(2005)提出的通过AMSU-B(高级微波探测装置B)的水汽通道观测热带强对流云的算法。AMSU-B的三个水汽通道(183.3±1千兆赫、183.3±3千兆赫、183.3±7千兆赫)位于水汽吸收线183.3千兆赫附近,它们对于云中的冰粒相当的敏感。根据频率为183.3千兆赫的微波在云中和晴空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和对NOAA16卫星7年(2001年至2007)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建立了以AMSU-B的三个水汽通道的亮度温度差为标准的判别热带强对流云与上冲强对流云的新算法。接着,我们运用新的算法对热带地区(北纬30度—南纬30度)的强对流云和上冲强对流云作了定量的分析。根据NOAA16卫星从2001年到2007年的观测数据,我们计算了强对流云在整个热带地区的平均分布和它们的季节分布特征,以及在这7年内的变化趋势。并且进一步的分析了北纬15度到北纬30度、北纬15度到南纬15度以及南纬15度到南纬30度的这三个区域内陆地和海洋上所观测到的强对流云与上冲强对流云的时间序列、季节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到强对流云和上冲强对流云主要位于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区(SPCZ),位于南纬15度和北纬15度之间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亚,而在陆地上所观测到的上冲强对流云要多于海洋上所观测到的上冲强对流云。强对流云和上冲强对流云在北纬15度到北纬30度与南纬15度到南纬30度之间的陆地和海洋上都具有比较显著的季节特征,海洋上的季节特征要弱于陆地上所观测到的季节特征。通过对强对流云与上冲强对流云在2001年到2007年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我们看到在这7年内整个热带地区所观测到的强对流云呈上升趋势,其中陆地上的上升幅度要高于海洋上所观测到的;而上冲强对流云的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是很强,在海洋上都呈弱下降趋势。其中在北纬15度到南纬15度之间,强对流云在陆地上呈强上升趋势最高,约为0.663% /十年。
其他文献
在“双减”背景下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引导学生建树一种自主发展力量,培养自主发展精神、能力与素质,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学校必须引导学生认清“我是谁,要到哪里去”,即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发展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省、自觉和自信。认清怎么去实现自主发展,即掌握用好时间的法则,拥有更多的自我时间与空间,保持一直做最重要事情的习惯,建立科学规划的执行力,培养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等。
互连网络通常表示为一个图G=(V,E),图G的顶点集V(G)代表处理器,图G的边集E(G)代表处理器之间通信线路.在文献中提及的许多互连网络拓扑结构中都含有成百上千个处理器.最简单,最基本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是线性阵列和环,前人在此结构上设计了简单低消耗的并行算法和分布式算法.超立方体网络Qn是一种非常通用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要在超立方体网络中应用线性阵列和环上的已有算法,就需要研究对应的路和圈在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步转型,私家车的数量激增,随之即来的停车难、寻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系统主要对用户终端、机器人作业、传输网络等模块进行设计,将物联网与机器人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双向通信网络与智慧交通网络。通过机器人存取车实现车辆的自动存取,提高用户存取车的效率,进一步地实现智慧停车;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实现了车位等信息的共享,为城市智慧化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缘毛类纤毛虫是一类多样性极高且具有复杂生活史的原生动物,在周丛生态系统、水质监测和水产养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关于缘毛类纤毛虫群落组成的调查均是以形态特征为基础,通过活体观察和银染等方法实现的。本研究利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对环境中(逛荡河)缘毛类纤毛虫的多样性和丰度做了调查。作者针对于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设计出4组缘毛类特异性的引物,对环境样品进行了克隆文库构建和定量PC
利用1948-2010年热带西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暖池区的海洋潜热月平均资料场、10m海表面风速场以及海气温差场,研究了西太平洋及大西洋暖池区潜热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了潜热与海表面10米风速及海气温差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和大西洋暖池区的潜热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1)1960年以后,热带西太平洋潜热在近海增加,远海减少。热带大西洋潜热在飓风活动中心区中1996年之后与之前20年
目的总结分析静滴式胸腔冲洗在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68例,均给予胸腔置双管静滴式冲洗3-12个月治疗,依据胸腔冲洗的效果而决定是否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或胸廓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经单纯胸腔冲洗瘘口闭合未行手术治疗治愈者7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及瘘口修补术20例;行胸廓
太原市城市级"5G+智慧停车"系统实现了停车信息智能感知,形成城市级交通动态管理网络,实现静态交通治理技术的全面升级,市民平均停车时间由19.5分钟缩短至8.6分钟,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温度也随之升高,在过去30年中海表面温度在西边界流区升温异常显著,尤其是流经中国东部沿海的黑潮。黑潮是中低纬度热量、动量、水汽通量输送的重要纽带,它实现了中低纬度之间的能量交换,因此其热状况发生变化必然对其上空大气甚至全球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围绕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异常增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这一科学问题,运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
在新文化史学影响下,西方图像史学兴起。图像史学为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运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一种整体史观。图像所包含的意蕴是复杂的。解读图像需要回到图像产生的历史场景,并了解图像的制作者;给予图像与文本同等地位;关注图像所表达的内在意蕴。通过对图像的解读,进而获得对历史的理解。荷兰研究者利用历史图像,开展了教育史研究。研究者结合当时荷兰的社会背景,及其时代的教育理念,详细解读图像中
本论文的工作重点包括S.cerevisiae Urm1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并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解析了溶液中Urm1蛋白的结构。基于结构,我们分析研究了修饰蛋白与载硫蛋白的进化关系以及Urm1修饰体系中Urm1与它的活化酶Uba4的相互作用模式。我们作了整个泛素超家族蛋白的结构比较和结构联配的序列比对。进化分析显示,Urm1是泛素超家族的分子化石,它的结构和序列可能最好的保守了这个超家族共同祖先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