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教育理论的推陈出新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都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以生活道德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工作模式,为当地的小学德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对所选课题的中外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论文选题的时代意义在于,开展基于主题活动视角的小学生生活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时代要求,是深化小学德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滨城区实验小学推进德育工作的实践要求。从理论层面上,本文就基于何种“生活道德教育”理念、何种“生活”和“主题活动”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论文以生活道德教育为理论依据,把“小学生生活道德教育”界定为: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去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生活;把研究的“生活”界定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才是有“道德”的生活;把主题活动界定为:在开展小学生生活道德教育的集体性活动中,以某一德育题目为线索,围绕该德育题目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活动与交流。在实证研究层面,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为个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了“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资源,构建大主题教育活动与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相衔接;整合时政事件德育资源,构建德育课程与时政事件相衔接;整合现代通讯技术资源,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生活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在构建大主题教育活动与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相衔接部分中,研究概括地分析了中国现有的节日文化,并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感恩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项系列活动,将主题教育活动与节日文化相结合,凸显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构建德育课程与时政事件相衔接部分中,我们援引生活案例,采用道德两难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在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部分中,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给人们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所产生的影响的剖析,提出了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加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论文还通过反思实践,分析了开展小学生生活道德教育,在指导思想、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研究表明,生活道德教育是提高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