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干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黏液高分泌的研究,探寻化痰活血方中各药物组方的作用关系,并以肺-肠轴ILC2s迁移途径探讨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的作用机制,为其在防治哮喘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本研究将6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化痰活血方组、三子养亲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三子养亲汤+桃仁红花组、三子养亲汤+四物汤组,每组8只。将小鼠于第1、8、15d腹腔注射0.2m L OVA致敏液,第21-27d雾化吸入2%OVA激发液复制哮喘模型;雾化前1h灌胃给药;雾化期间观察小鼠行为学及引喘潜伏期;第28d,取各组小鼠血清、BALF、肺组织。采用快速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数目的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PAS染色法观察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总Ig E和OVA-Ig E,BALF中IL-4、IL-9、IL-13、MUC5AC的含量。2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同第1部分。实验第28d取各组小鼠BALF、肺组织、小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BALF中IL-25、IL-33、TSLP、IL-6、ARE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肺组织中mi R-155、mi R-146a、IL-25、Sphk1及小肠组织中IL-25、Sphk1的m RNA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ILC2s、肺及肠系膜淋巴结中n ILC2s及i ILC2s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肠组织中S1PR1及ILC2s(GATA3+EPCAM+IL-17RB)的表达。结果:1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有效改善由OVA诱导的哮喘小鼠哮喘样行为、延长引喘潜伏期(P<0.01)、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水平、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数目(P<0.05,P<0.01)以及降低血清中总Ig E、OVA-Ig E的水平(P<0.01);同时,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增生情况,能够明显降低BALF中与黏液高分泌相关的炎性因子IL-4、IL-9、IL-13的含量(P<0.05,P<0.01),并能显著下降黏蛋白的主要成分MUC5AC的水平(P<0.01),从而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另外,这些结果显示,化痰活血方效果均优于各拆方组。2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化痰活血方在OVA诱导的哮喘模型中,能够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ILC2s的相关细胞因子IL-25、IL-33、TSLP、IL-6、AREG的含量(P<0.05,P<0.01)及下调肺组织中mi R-155的表达、同时升高mi R-146a的m RNA表达量(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ILC2s结果显示,ILC2s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同时,通过对肺-肠轴ILC2s迁移相关指标检测,发现化痰活血方能够降低肺及小肠组织中IL-25 m RNA和Sphk1 m RNA的表达(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化痰活血方能够减少小肠组织中S1PR1及ILC2s(GATA3+EPCAM+IL-17RB)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肺及小肠组织中i ILC2s和n ILC2s的检测,发现化痰活血方能够减少小肠组织的i ILC2s和n ILC2s的含量(P<0.01),同时能够降低肺组织i ILC2s的水平,但对肺组织中nILC2s的生成无明显作用。结论: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能够通过抑制哮喘小鼠黏液高分泌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小肠中i ILC2s迁移至肺中,降低肺组织中ILC2s的含量,从而减轻2型免疫反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