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流浪未成年人如果听之任之,不但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构成很大威胁,所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对流浪未成年人主要采取救助站管理的方式,但由于现有救助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救助站往往只能采用“救助一安置一遣送”的程式化救助方式,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救助效果,也导致流浪未成年人“回流”的现象较为严重。近几年,随着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以社会工作方法为依托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流浪未成年人的流浪问题。本文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支撑,采取个案工作法介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研究选取Z市救助站的X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个案服务。在服务前期主要是通过会谈的方式,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非反思性直接治疗与反思性治疗让服务对象排解内心的焦虑,挖掘自己的长处,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在服务后期,笔者逐步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服务对象的家庭和谐程度,增强服务对象的未来生活能力,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救助。通过本次介入,达到了以下救助效果:首先,服务对象的自信心提升了,重新建立了对自我的认同;其次,服务对象得以重返家庭,解决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正常的家庭支持网络;再次,服务对象重返校园生活,融入到了同辈群体的正常交往中,建立了良好的同辈支持网络。可见,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服务对象的救助是有效的,其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